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探索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的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选定在波长255.6 nm处测定碱性土壤悬浮液中五氯酚的含量,所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9 5X 0.001 7,相关系数r=0.999 9,检测限为0.016mg/L.加标回收率为103%-130%,实验结果表明此法简单、快速,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碳酸钙(CaCO3)复合体系的流变行为.用平板流变仪测得修饰后的碳酸钙复合体系的动态特性发现,随碳酸钙加入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弹性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低频下阻尼系数值明显降低,高频下阻尼系数值基本不变;阻尼系数随频率的增加,变化幅度减小;定频率下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同时在对含量为20%修饰后的碳酸钙复合体系定频下振幅扫描后,没有发现Payne效应的存在.从而表明,修饰后的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大.  相似文献   
73.
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吸收光谱具有灵敏、快速、选择性高的特点 ,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但是测定前必须采用干法消化法或湿法消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 ,这两种方法均操作繁琐、耗时长、样品容易受污染、待测组份容易受损失。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 ,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的微量元素。讨论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技术中基体改进剂的选择、悬浮液的制备、升温程序的选择等关键问题 ,并详细介绍了悬浮液直接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微量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利用光声技术测试悬浮液样品浓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浮液的各种特性特别是其浓度与生物化学、环境化学及食品科学密切相关,在不少场合都需要测量悬浮液的浓度,如化学中的痕量物质检测和食品科学中的饮料浓度测量等.过去人们一般是利用悬浮粒子光散射比浊法[1]对微粒状物质(包括悬浮液及胶体)进行分析,然而象悬浮...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悬浮液进样、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鲜贻贝中镉、铅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悬浮液进样法所测值与湿法消化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该法简化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避免了样品在消化过程的损失和污染。本文提出的方法相对偏差:铅为3.7%(10次),镉为11.3%(9次);加入回收率:铅为98~100%(6次),镉为93.9%~102.1%(6次)。  相似文献   
76.
目的:依据实验筛选出可用于汗潜手印显现的浅色调小颗粒悬浮液,得出最佳配方,并对它们在显现手印适用性方面的区别进行比较,为实践中该方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手印显现效果观察法、比较法筛选小颗粒,确定悬浮液的最佳配方及其显现手印的适用性。结果:钛白粉、氧化锌两种浅色调小颗粒悬浮液不仅可用于汗潜手印的显现,还可用于油潜、蛋白、血潜手印的显现,对于光滑非渗透性客体、半渗透性客体和个别渗透性客体上的上述手印都有很好的显现效果。结论:氧化锌、钛白粉两种浅色调悬浮液对手印的显现各有优势,可依现场手印遗留情况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77.
运用纳米颗粒导热系数模型和颗粒吸附液体时厚度的Langmuir公式,同时考虑由颗粒Brown运动引起的颗粒输运过程等因素,分析了低浓度非金属纳米颗粒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强的机理,建立了有效导热系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和吸附作用是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加的重要原因,而颗粒输运过程对悬浮液导热系数增加的贡献则很小.文中提出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尚未考虑颗粒团聚的因素.  相似文献   
78.
制备了甲壳胺~蓖麻油电流变(ER)悬浮液,研究了外加电场强度(E)、剪切速率(γ)大小及体颗粒浓度(C)对甲壳胺~蓖麻油电流变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ER液的表观剪切应力增大;随剪切速率的提高,ER液的表现剪切应力反而减小,ER液中存在生产ER效应的临界颗粒浓度,只有当固体颗粒浓度高于临界值时,ER液的表观剪应力才有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9.
毛细管悬浮液是将颗粒分散在连续的液相中,并使用少量不混相的二次流体相进行稳定的体系.二次流体的加入导致颗粒之间形成了毛细管桥,这是导致悬浮体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无论二次流体对颗粒的润湿性优于本体流体还是次于本体流体,都会产生毛细管桥现象.毛细管悬浮液的流变性能因次级不混相流体的总体浓度的极小变化而发生显著的改变.毛细管...  相似文献   
80.
聚苯乙烯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憎水性,以其为骨料制备轻质混凝土时,现有技术不能彻底解决水灰比小时流动性丧失或水灰比大时骨料上浮,还有可能解决方案不便捷,甚至解决方案成本较高;针对这些不足,试验以聚苯颗粒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础材料,在机械力化学和粉体材料湿法改性作用下,制备了较为稳定的水泥悬浮液;最后借助搅拌机械力,制备了一种非牛顿流体状轻质混凝土;该流体状混凝土中轻质聚苯颗粒处于悬浮状态,解决了聚苯颗粒上浮等问题,并且适宜的水灰比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好,可实现自密实。另外,制备工艺技术路线简单,对搅拌机械和施工人员专业素质要求低,制备过程不受外界环境剧烈变化影响,可以实现大范围泵送,全程可实现机械化施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