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Android平台恶意软件数量增长迅猛,种类日益增多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网络混合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模型。通过自动化提取Android应用软件的特征,包括权限等静态特征和应用运行时的动态特征进行训练,对Android恶意软件进行检测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混合了门控循环单元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的混合模型,在检测效果上优于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置信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52.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手机恶意软件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劲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1):78-85
为了提高智能手机恶意软件检测的自适应性和有效性,该文提出了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手机恶意软件检测模型,该模型由4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危险信号生成、共刺激信号生成和预警部分,针对不同的恶意软件,采用微分方法表达危险信号,由自适应抗原提呈细胞产生相应的共刺激信号,最后对恶意软件产生预警.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文模型的自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安卓恶意软件的爆发式增长对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效、准确的要求.早年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权限、opcode序列等特征,然而这些方法并未充分挖掘程序的结构信息.基于API调用图的方法是目前主流方法之一,它重在捕获结构信息,可准确地预测应用程序可能的行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安卓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静态分析构建API调用图来初步表征APK,然后引入SDNE图嵌入算法从API调用图中学习结构特征和内容特征,再通过注意力网络充分融合邻居节点特征向量,进而构成图嵌入进行检测任务.在AM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恶意软件,准确率为97.87%,F1分数为97.40%. 相似文献
54.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提出了一套基于主机与云分析相结合的轻量级威胁感知系统,该系统从主机捕获敏感行为日志,然后在云端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该系统的优势在于行为捕获过程实现用户无感知,将复杂的分析过程放到云端实现,既能捕获到进程级别的主机行为信息,又不会对主机产生较大性能压力,还能从云端进行主机间的关联分析.该系统已部署1.763 6×104台客户主机,经过实际运行检测,发现114个未知恶意程序,对未知恶意软件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同时有效降低人均样本分析压力,显著提升了人工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55.
针对恶意软件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中的传播机理难以描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SIQRS(susceptible-infected-quarantined-recovered-susceptible)传播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采用节点隔离机制描述CPS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引入链路重连机制刻画CPS的自适应性,进一步分析了恶意软件在CPS中的传播规则,并依据平均场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微分动力学方程。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当感染率小于存在阈值时,恶意软件无法在CPS内传播;当感染率大于存在阈值且小于传播阈值时,CPS发生滞后分岔并出现双稳态现象;当感染率大于传播阈值时,CPS稳定在地方病平衡状态;当参数满足特定条件时,CPS会发生Hopf分岔。研究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准确刻画恶意软件在CPS中的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56.
云计算平台较为复杂,当前恶意软件防护算法容易受到复杂环境的影响,导致误防护或防护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新的云计算平台下恶意软件动态自适应自主防护算法,引入时间衰减因子确定信任评价权重,依据云计算平台软件的多个属性对软件的直接信任值进行计算。利用用户评价相似度对推荐者的推荐权重进行计算,从而实现软件推荐信任云计算。通过直接信任云与推荐信任云获取综合信任云,比较综合信任云和不同标准信任云,求出相应信任综合评判结果。将信任值低于阈值的软件看作恶意软件,列入恶意软件列表中。令云计算平台中所有用户共同维护恶意软件列表,在恶意软件执行前将其删除,从而实现自主防护。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防护恶意软件,且耗电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