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20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采用液相线铸造(在液相线温度铸造)和常规铸造的铝合金2618和7075,在200kN材料试验机上采用具有不同模孔(直径10,20,30mm)的一系列模具进行半固态模锻,以坯料充填高度作为衡量成形性能指标,考察不同变形温度(490~600℃),不同锻压速度(v=0.15~0.6mm/s)和不同锻压力(p=58~97.2kN)对其半固态成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线铸造铝合金半固态成形性优于传统的固态成形,在液固相温度区间,随着温度的升高,成形性提高,并且在580~600℃成形性均最好·  相似文献   
162.
研究燃油在绝热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对实际应用中改善燃油燃烧性能,改进发动机工况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加速量热仪作为一种密闭、固定体积容器研究方法,具有能够让反应过程中保持绝热的特点。利用新型的绝热量热仪研究了两种典型烷烃的自加热过程,采取了增大样品容器体积和加压的方法,得到了正庚烷和正十六烷的初始反应温度、最大升温速率和最大升温速率对应的温度。根据得到的反应放热速率结果分析了烃类燃料着火前的反应特征,得到了.正庚烷和正十六烷两种反应路径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并同密闭条件下液滴燃烧的相关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3.
尹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90-4193
分析基于太阳能的原油储罐加热系统的应用前景.分析其传热过程,建立基于太阳能的原油储罐加热系统数学模型,将太阳能简化为集热板平面的温度分布,利用CFD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水温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密度差成为水由水箱流向储罐内输水管进行流动加热原油的动力.(2)经长时间加热,原油储罐内的温度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4.
热采井加热半径及产能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稠油吞吐开采过程中,由于地层存在温度变化,渗流机理非常复杂。传统的蒸汽吞吐产能计算方法多采用Boberg和Lantz等温模型。针对传统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非等温渗流模型,推导了加热半径计算公式和初期产能预测公式,为蒸汽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5.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非均匀加热工况下内置两叶片转子和低流阻转子的太阳能集热管的流动与强化传热特性,得到了集热管内的温度分布、湍动能分布、努塞尔数以及阻力系数等参数,并通过综合性能评价因子(PEC)对内置转子集热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内置转子后,管内流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升温速率明显提升,若控制出口温度一致,则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的长度相较于光管可减少46.15%;内置两叶片转子和低流阻转子集热管内的努赛尔数和阻力系数相较于光管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提升幅度较大,努赛尔数和阻力系数相较于光管分别提升94%~190%和308%~449%;通过PEC对两种集热管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进行衡量,两种集热管的PEC值均大于1,内置两叶片转子集热管具有最大值1.82。  相似文献   
166.
通过分析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系统(振打、输卸灰和加热系统)对除尘效率、功率消耗等方 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西门子S7—226型PLC为核心控制元件的一种新型低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进行了软件编程和硬件实现。使用西门子S7—226的PLC(CPU226)开发大型电除尘器的系列化低 压控制系统,提升电除尘器的清灰能力和除尘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烟气中的粉尘,使除尘效率保持在 99%以上,改善大气环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67.
以大功率LED光源的稳光强输出为目标,构建了高精度能见度仪发射系统,实现大功率光源的稳定输出。光功率控制电路以光源的一束散射光为反馈信号,采用集成电路和高精度器件构建调理与控制电路实现电流的动态调节;恒温控制电路采取并行电路扩展,实现对光源器件和关键电路器件的温度监测与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发射器输出光强的相对误差接近1‰。  相似文献   
168.
采用专业的流体力学软件开展数值模拟工作,研究给定尺度油舱的重油在加热棒加热及热油注入的两种情况下,油舱重油的热扩散问题。采用加热棒加热重油和注入热油的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的平均热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从数值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加热棒加热油舱内的重油,油舱内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显著升高后达到稳定温度,分别经历了重油温度线性增加、升温速度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和稳定段三个阶段,且温度达到稳定时在空间范围内变化不明显;注入热油情况时,油舱内重油温度随时间升高速度大于加热棒加热的温度升高速度,也呈现出明显的三个阶段:线性段温度升高较快、弯曲段升温速度明显变慢和稳定阶段,且注入的热油温度越高,油舱内的重油温度越高,重油温度沿油舱的展向变化也非常小。与加热棒加热重油相对比,注入热油后油舱内重油的温度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采用注入热油的方式对增加油温和油的运动速度具有显著的优势。数值分析结果可为沉船重油回收加热棒布置提供参考,热油注入模拟可以解决油舱内重油流动缓慢、在抽油口难以抽出重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9.
李续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1):8394-8396
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蒸汽吞吐方式下注入蒸汽对水平井的作用机理。认为注汽参数中,注汽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水平段加热半径扩展的范围、井筒的吸汽状态和水平段有效加热长度;同时注汽强度还决定了后期的蒸汽作用方向。通过典型油藏离散化数值模拟模型的注汽强度计算,针对性地提出蒸汽吞吐水平井在不同油藏条件下,合理注汽强度的优化设计原则,并在现场开展了增大注汽强度试验,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0.
出于生化量现场便携检测的目的,同时为了提高传感检测系统的集成度和适用范围,将恒温控制、磁力搅拌和高精度电化学检测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小型化、多功能、高精度电化学传感检测系统.系统硬件端采用微控制器搭配信号处理、驱动控制和电源管理等芯片完成电路硬件设计,同时选用微型的电机和加热装置等器件,实现整个检测系统的小型化;软件端不仅在硬件电路中加入操作系统,并且结合上位机程序,实现电化学检测、恒温控制、磁力搅拌、实时显示和数据存储多种功能.电化学检测部分采用低噪声芯片配合后端滤波电路提高了电化学传感检测精度,恒温控制部分加入了比例积分微分算法来提高精度.经过验证,检测系统整体体积为30 cm×30 cm×30 cm,可完成计时电流法、循环伏安法等多种电化学检测功能,电流测量精度可低至0.15 n A,恒温控制精度可达到±0.3℃,搅拌转速精度可达到4%.测量数据验证了所研发的电化学传感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