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21.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刑罚的根本目的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论述了应对未成年人实行与成年人犯罪不同的刑罚。尽管新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在原则上作了特殊规定,具体操作上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22.
本文在介绍了安乐死的概念以及其所引起的争议的基础上,认为实施安乐死无论从公民的死亡权利、病人的自主同意还是从刑法的目的来看都应不属于犯罪,提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的条件,同时指出了安乐死非犯罪化所面临的难题和立法必要性,提出对安乐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23.
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现状来看,洗钱行为日益猖獗。但我国刑法在如何认定洗钱行为的危害性上却并不一致。其直接表现就是将洗钱行为的犯罪分别规定在不同的犯罪类别中,也即对该犯罪行为的犯罪客体的认识存在分歧,文章为此提出扩大洗钱罪的外延以便于更好地打击洗钱行为,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324.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关系作了初浅的探讨,得出家庭功能不良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25.
计算机取证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关的各种争议和计算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计算机取证技术成为解决争议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手段。介绍了计算机取证技术概念、特点与发展,综述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计算机取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6.
涅恰耶夫是近代俄国革命运动史上著名而又充满悬疑的人物。他的非道德、“目标证明手段合理”的革命原则以及独裁专制、恣意妄为的组织传统,蕴含了俄国恐怖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革命恐怖主义的思想源头之一。涅恰耶夫现象实质是革命政治中的极权型人格,以暴易暴的传统使俄国近代在革命恐怖与独裁恐怖之间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327.
目前,网络犯罪呈上升势头.其犯罪形式主要有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网上盗窃、侵犯个人隐私、网络侵权、传播网络色情以及采用黑客手段攻击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法制建设.我们必须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建设一支强大的网络法制管理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网络犯罪,营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使电脑网络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328.
刑法谦抑性,是指立法者应当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罚(而用其他刑罚代替措施)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有效地预防和抗制犯罪。刑法的谦抑性具有限制机能,在现代法治社会,这是刑法应有的价值意蕴。刑法的谦抑性表现在:对于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国家只有在运用民事的、行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仍不足以抗制时,才能运用刑法手段。运用刑法手段解决社会冲突,应当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危害行为必须具有相当严重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其二,作为对危害行为的反应,刑罚应当具有无可避免性。一般来说,具有无效果、可替代、太昂贵三种情况之一,就说明不具备刑罚之无可避免性,此时刑法应当谦抑。  相似文献   
329.
持有型犯罪具有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特殊犯罪构成,在刑法理论界备受关注。持有本质上是危害行为,在形式上属于作为。持有型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以明知为必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应该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罪过原则。考虑到持有型犯罪的特殊不法、罪责内涵及可罚性,应当客观评价持有型犯罪在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及实践。  相似文献   
330.
魏来 《科技咨询导报》2007,(34):114-114
网络给人的感觉是真实和虚拟相掺杂,这种亦真亦幻的传播环境,容易让人产生梦幻的感觉。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对梦做了详尽而深刻的分析,童年心理、集体无意识、性心理、俄狄普斯情结都是梦所反映和代表的。在这个如童话般真实、梦幻般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人际传播迷失的程度会是相当深刻而惨痛,网络犯罪中传播的特征也会拖曳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