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1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95篇
丛书文集   324篇
教育与普及   3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41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107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568篇
  2013年   605篇
  2012年   713篇
  2011年   938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1121篇
  2008年   1405篇
  2007年   1202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478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73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41.
从理解汉语口语、检讨汉语口语教学和建构汉语口语课程三个层面剖析了汉语口语的本体意义、口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有效实施口语教学的可能性,旨在唤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口语课程研究的前沿性以及在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口语教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42.
文学给中国文人的诱惑使文道自觉难以实现 ,写作状态的单调和创作主体的缺乏活泼 ,也是其  带来的最大弊病。2 0世纪初的文坛虽然初现文道自觉的端倪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自觉又迅速地被搁置。文  学革命的意义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一种对“新”的追求。在某种意义上 ,“文道自觉”在“五四”时期走了一  条循环的路。新文学史上的众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单一色调  相似文献   
943.
从语境的交际作用角度重新探讨了言、意、境的本质及其关系 ,认为语言自身并不能自足地担当完成交际的任务 ,而必须与语境因素相结合 ,语境也是一种表意的手段 ,言境之间是一种相辅相生的有机配合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和讨论了语境的认知性和动态发展性 ,分析了语境的交际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944.
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心理 ,他们对企业折扣降价策略的反应也是不尽相同的。企业应对消费者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并加以合理的利用 ,正确制定折扣降价策略。  相似文献   
945.
现代人名用字与文化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名用字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其中蕴藏着深厚的语言内涵和化心理。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对名字的起取都有着种种制约与影响,因而存在着一些人名用字之忌,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946.
947.
刘智华 《科技信息》2007,(17):84-85
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率先实施将导致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一个巨大飞跃,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8.
大脑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影响综合心理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掌握按照神经类型测定综合心理运动能力的方法,对运动选材、教学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9.
刘素贞 《科技信息》2007,(31):58-58
高三,对于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来说,是最后的关键时刻,能否成功迈向大学的殿堂,高三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作为与学生携手共进的高三班主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顺利度过高三的"困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事实证明:就智力抓智力,事倍功半,智力非智力一起抓,才是协调、和谐、高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50.
付馨慧 《科技信息》2008,(34):241-24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茨威格几部主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分析的写作方法的应用,探讨茨威格笔下的独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