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CaCl2对葡萄糖纳滤截留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sal-DK纳滤膜进行中性有机物、CaCl2、葡萄糖/CaCl2混合体系的水溶液纳滤实验与数学模型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aCl2截留率随本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葡萄糖/CaCl2混合体系中葡萄糖截留率随CaCl2浓度增大而减小。采用道南-立体细孔模型描述CaCl2的截留率变化趋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实验拟合所得等效孔径、等效膜厚与等效荷电密度随CaCl2浓度增大而增大,表明本体溶液中的CaCl2促使膜孔膨胀。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自然界中几种较为典型的非光滑结构表面生物,阐明了合理表面微结构可以改变近壁区湍流结构的规律,针对表面微结构的类型、减阻研究实例、减阻机理和减阻应用等4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了沟槽扩展类型,并指出减阻机理研究应拓展至复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微结构类型对减阻效果有较大影响,减阻优化及其机理研究是仿生表面微结构减阻工作的重点,仿生表面微结构减阻优化可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的效率,在飞行器、高速列车、汽车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氧化铝(PI/SiO2-Al2O3)杂化薄膜。运用红外光谱仪、示差扫描量热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试了亚胺化过程中各阶段杂化膜的特征基团吸收峰的变化,反应热以及紫外-可见光透过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无机相在亚胺化各阶段的形貌变化。通过这些分析推测了杂化薄膜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84.
在不同氧浓度下,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Ti掺杂的WO3薄膜并在450℃退火。用X射线衍射(XRD)、分光光度计、台阶仪等对薄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了不同氧浓度对气敏薄膜的透光率、微结构及光学带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浓度增大,沉积速率越慢,膜厚度减小,薄膜的平均晶粒尺寸增大,晶面间距增大;透射率曲线随着氧浓度的增加逐渐向短波方向移动,表明薄膜的光学带隙宽度随氧浓度的增大而变大。  相似文献   
85.
Coir fiber is derived from the coconut shells and considered to be an economical and natural material. In order to further extend its application fields,the geometry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coir fiber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single fiber length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and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length of the coir fiber was between 8 and 337 mm. Length distribution of the coir fiber wa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computer technology,and was found to be in coincidence with that ...  相似文献   
86.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表征了3种不同纳米尺度碳的石墨碎片微结构及其石墨化程度,并采用线性扫描、交流阻抗方法对由纳米尺度的碳粒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纳米尺度碳粒石墨化度的减小,石墨碎片卷曲形态的清晰度增加,对应电极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能力增强,氧化峰电流及电容值增加.由此认为:石墨碎片的卷曲和石墨化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碳原子有序化,二者均可对纳米尺度碳粒的电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7.
为了掌握热处理对纳米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影响情况,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及大孔容的纳米TiO2/SiO2复合粒子.利用热分析、XRD、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仪器对不同热处理条件的纳米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纳米复合粒子中TiO2的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晶型转变温度分别由一般的350℃和600℃升高到660℃和770℃,晶粒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同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粒子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且微孔减少比例由小孔径微孔占多数逐渐转变为较大孔径微孔占多数.  相似文献   
88.
低能级强夯前后路基黄土湿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低能级强夯处治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采用土工试验、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对比分析了压实前后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粒度组成、胶结类型和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随能级的增大变化明显,粘粒含量增加较多,胶结类型由胶结、微胶结转变成半胶结类型;微结构由絮凝状、支架大孔以及镶嵌结构转变为镶嵌结构与叠置结构;低能级强夯的有效影响深度为2.0~2.5 m,2 m深度内黄土湿陷性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89.
以铝粉和NiO粉为原料,采用铝热法合成了NiAl/Al2O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相组成、微结构和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850℃Al/NiO体系铝热反应被点燃,并自蔓延发生于整个反应系统;950℃保温40min,Al/NiO体系铝热反应生成相互交织网状结构的NiAl/Al2O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0.
快速凝固AlFeVSiNd纳米合金薄带时效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谱研究了快凝AlFeVSiNd弥散纳米晶合金薄带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快凝AlFeVSiNd纳米晶合金微结构随热处理温度而变化,先是出现元素偏聚现象,而后,Al8Fe4Nd相开始溶解,同时αAl13(Fe,V)3Si相开始析出·测量了时效处理前后样品的力学性能,出现类似传统铝合金时效硬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