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6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61.
为了研究绝缘子对自由导电微粒运动规律的影响,实验观测了直流电压下不均匀电场中的聚四氟乙烯(PTFE)绝缘子附近球形导电微粒运动特性.结果表明,PTFE绝缘子的存在降低了微粒运动起始电压,而且绝缘子的形状也会影响绝缘子附近微粒运动的起始电压.当绝缘子表面与接地电极夹角为锐角时,绝缘子对微粒运动起始电压的影响最显著,并且其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大.对于相同绝缘子,微粒较大时易发生水平运动而附着于绝缘子表面,微粒较小时则容易离开接地电极而浮起.采用Maxwell应力张量对微粒受到的静电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其结果从力学角度解释了实验观察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2.
根据湍流传质原理 ,对柴油机排气微粒脉冲放电的静电捕集理论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脉冲放电对微粒在传输过程中的湍流掺混作用 .计算结果表明 ,脉冲放电加大了微粒的湍流掺混程度 ,使微粒的静电捕集效率降低 .为此 ,针对柴油机排气小微粒的静电捕集 ,提出了脉冲—直流双区供电方式 ,它既增大了微粒的荷电量 ,又可降低微粒捕集时的湍流掺混作用 ,可以使微粒的捕集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763.
为了更好地扩展和应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明确其寻优过程中微粒的移动规律十分必要.基于PSO算法简化模型,建立了围绕平衡点振动的微粒寻优过程的运动学方程,然后给出参数选择与微粒运动的振动角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进而给出了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微粒寻优运动规律.仿真实验表明,(1)简化PSO模型中粒子的寻优运动规律为:粒子以当前最佳适应值为平衡点进行围绕振动;(2)基本PSO模型中粒子的寻优运动规律为:粒子以随机的角频率和振幅围绕平衡点进行振动.这两条规律填补对微粒寻优过程移动规律认识的空白,有利于推广和改进PSO算法,以便使得其适合解决实际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64.
通过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可溶性的羧甲基葡聚糖(CMG),以此为模板制备了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HA)纳米复合微粒,采用TEM、FTIR、XRD、Zeta电位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微粒为核壳式结构,大小较为均一,分散性较好,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765.
针对一种新型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单元块旋转式的过滤体微波加热再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再生过程中过滤体壁面温度沿径向分布和过滤体单元的形状结构参数对微波加热再生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过滤体壁面温度从外弧面向内弧面逐渐升高,且整个过滤体的峰值温度出现在内弧面;较小的过滤体圆心角将会缩短再生时间;较小的过滤体单元长度以及较小的过滤体单元厚度都可使再生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766.
本文用磁控溅射和旋涂法成功制备了HfAlOx/γ-Fe2O3/HfAlOx堆栈结构,该堆栈结构具有典型的双极性电阻开关特性:在-1V读取电压下可获得高达90的高/低电阻态阻值比,该比值可稳定维持近50个循环周期,远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γ-Fe2O3纳米微粒薄膜.线性拟合电流-电压对数曲线结果表明,低电阻态时,样品漏电流特性满足欧姆隧穿机制;高电阻态时,低电场下的漏电流以缺陷主导的空间电荷限制隧穿电流为主,高电场下为串联内置电阻的欧姆隧穿电流;该堆栈结构的电阻开关特性是"体导电细丝通道"和"电场作用下界面势垒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7.
溶胶组成对钡铁氧体生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德纳米钡铁氧体,研究溶胶组成对钡铁氧体生成过程的影响。由定量的Fe(OH)3、BaCO3适量的柠檬酸和乙二醇络合剂组成的溶胶,使整个反应过程避免了a-Fe2O3相的产生,在900℃就得到了纯净第一,粒度为101nm,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9.8Am^2·kg^-1,矫顽力为473.7kA·m^-1的钡铁氧体超微粒子。  相似文献   
768.
纳米MnO2粉末的固相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制备出纳米级α-MnO2超微粒子,并结合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量和差热分析(TG/DTA)以及循环伏安(CV)恒流放电等测试手段对微粒的形貌,粒径大小,热稳定性及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69.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 分析表明, 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 粒径为30~50 nm . 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酸中并制得聚酰亚胺(TDPA/ODA) 杂化材料. TEM 和AFM 表明低含量 (< 1% BaTiO3) 的杂化膜, 无机物是以< 50 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 高含量 (如30% ) 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 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770.
聚酰亚胺/无机物纳米杂化材料的研究:Ⅱ聚酰亚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碳酸钡,钛酸丁酯和乳酸制得钛酸钡多晶相,WAXD和TEM分析表明,该钛酸钡具有典型的钙钛矿结构,粒径为30-50nm,此钛酸钡纳米粉被成功地分散于聚酰胺碱中并制得聚酰亚胺杂化材料。TEM和AFM表明低含量的杂化膜,无机物是以〈50nm的球状颗粒均匀分散于聚酰亚胺基体中,高含量杂化膜是具有光滑表面的韧性薄膜。后者介电常数与压电常数比纯聚酰亚胺提高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