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60篇
教育与普及   3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3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375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 毫秒
781.
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实验样地中选取了薇甘菊入侵程度不同的4个样地,测定了土壤理化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基础呼吸和基质诱导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显著增加,土壤呼吸加快,土壤代谢熵(qCO2)下降,改善了入侵地土壤的养分供应状况,这可能是薇甘菊入侵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2.
低渗透油藏多段塞微生物驱开发指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条件不同,微生物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和油藏适应性也有所差别,需要合理的注入参数对开发指标进行预测。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微生物驱油实验优化注入参数,在实验基础上综合运用前缘推进理论和经验回归方法,考虑微生物降低原油黏度以及影响油水相对渗透率等客观因素,建立一种将油井产能和含水变化规律结合的预测模型来预测微生物驱开发指标。微生物驱油实验表明,多段塞微生物驱较单一段塞微生物驱采收率可提高9.24%,见水时间能延长40.10%~40.14%,无水采收率提高18.44%;用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微生物吞吐开井后的产油量、增油量、产液量和含水率,单井预测误差小于10%,区块总体产液量和产油量预测误差均小于3%,含水率仅为0.25%。矿场试验采用五级段塞交替注入调剖用微生物与驱油用微生物,试验区含水上升率由8.1%下降至-4.3%,综合递减率由13.3%下降到4.4%,控水稳油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83.
新型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传统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越性,提出了絮凝剂的新发展方向是开发微生物絮凝剂.阐述了发展微生物絮凝剂的重要性及种类、结构特性、原理等问题并指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4.
选择不同种植林龄和代次的杨树人工试验林地,2009年2至12月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和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林地SMBN的年动态变化规律相似,2月份SMBN含量最低,各试验林地SMBN的平均含量为48.36 mg/kg(0~10 cm)、38.74 mg/kg(10~20 cm)和22.64 mg/kg(20~40 cm),10月份含量最高,平均为23.32 mg/kg(0~10 cm)、17.91 mg/kg(10~20 cm)和8.18 mg/kg(20~40 cm)。随着杨树种植林龄和代次的增加,SMBN的含量呈下降趋势。结果还显示,在动态采样期内,随着土层的加深SMBN含量降低,CK、F1、F2、S1及S2表土层(0~10 cm)SMBN的含量平均比1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分别高出11.50 mg/kg和24.83 mg/kg(CK),13.40 mg/kg和25.30 mg/kg(F1),9.34 mg/kg和19.53 mg/kg(F2),7.17 mg/kg和19.00 mg/kg(S1),5.65 mg/kg和14.48 mg/kg(S2)。相关分析显示,SMBN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5 4和0.829 6)。  相似文献   
785.
以丹江口水库为例, 考察水库底泥在不同温度、扰动和曝气等条件下, 总氮、硝氮、氨氮和亚硝氮的释放规律。设置模拟反应器, 探究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强化消除水库底泥内源氮污染的效果, 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对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会减少氨氮的释放,增加硝氮和亚硝氮的积累; 水体扰动会加速底泥中氮素释放, 且上覆水中的氮素释放累积量与扰动速度成正比; 溶解氧对底泥氮素释放有显著影响, 曝气处理可以明显地降低底泥中总氮和硝氮的释放及其在水体中的累积。在反应器中底泥–上覆水界面投加高效好氧脱氮微生物Pseudomonas stutzeri (PCN-1)后, 反应器内各种形态的氮素都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反应器运行的第65天, 底泥释放的总氮和硝氮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5.87%和79.96%, 底泥内源氮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对比投加菌株前后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发现底泥中Proteobacteria, Bacteroidetes和Spirochaetes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 PCN-1强化脱氮处理能够改变底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8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生活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是一个重要的地下生物宝库.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的主要分解者,对环境起着天然的“过滤”和“净化”作用,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和维持能力方面极其重要.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植物-土壤-微生物的有机整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指生命体在遗传、种类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变化.从遗传、分类、生态功能以及系统发育等多方面阐述了当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同时探讨了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植被的破坏可直接导致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7.
通过亚硝酸钠、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的复合诱变,得到浸出Zn^2+浓度较高的混合微生物A、B、C、D和E.诱变前后混合微生物于30℃、160r/min条件下,在闪锌矿矿浆浓度为20%的9K和Leathen培养基中培养40d,浸矿结果表明,5组混合菌的Zn^2+浸出量均比没有诱变处理的对照高.其中E的浸矿效果最佳,在含闪锌矿的9K和Leatllen培养基中浸矿40d后,Zn^2+的浸出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8.6%和183.3%.诱变后混合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788.
为丰富微山湖河蟹养殖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对其水体和底泥中可培养异养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显示,该水域优势菌的优势度高,多样性指数低.在出现的25种菌落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链球菌属和气单胞菌属.水体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43.75%,多样性指数H为1.542;底泥中优势菌的优势度为55.56%,多样性指数H为0.9949.参照沈韫芳多样性指数标准,微山湖河蟹养殖水域受中到重度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须加强保护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89.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系统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及水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循环养殖系统和非养殖系统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及其肠道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0d后采集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样品细菌16SrRNA基因V3+V4区,通过RDP11.3、Greengenes13.8、NCBI 16S Microbial和Customized batabase等数据库进行分析,阐述循环养殖系统的意义和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养殖期间,不同养殖系统凡纳滨对虾均正常存活。将原始序列优化后对Clean序列进行分析,非循环系统下水体优质序列百分比约81%,肠道中约89%;循环系统下水体优质序列百分比为92%,肠道中为94%。两种养殖系统下水体和肠道细菌在纲水平占绝对优势的是变形菌纲,但各菌群丰度不同;不同的Alpha指数显示出物种间的差异性;通过系统发育树可以看出,不同养殖系统改变了凡纳滨对虾生境中的物种及发育关系,间接阐述微生物在养殖生境中的作用和意义。【结论】通过高通量测序揭示不同养殖系统中微生物菌群的差异以及多样性,对于凡纳滨对虾实际养殖具有指导作用,对阐述养殖过程中微生物和相关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0.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MICP)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土体加固,但在海水环境和盐化土环境下的应用较少且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利用NaCl配置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并采用尿素水解菌,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环境下进行了MICP的细菌活性试验、水溶液试验和一维砂柱加固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液试验中,在NaCl存在的环境下碳酸钙的产率比无NaCl环境下显著降低,且NaCl溶液的浓度越高,碳酸钙的产率越低;砂柱试验中,加固后砂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低浓度环境下,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的幅度较大,当NaCl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的幅度较小;细菌活性试验表明,细菌活性随NaCl溶液浓度的提高而快速衰减是碳酸钙产率和砂柱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快速降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胶结技术在加固海相土和盐化土等方面具有可行性,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