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4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8篇
教育与普及   3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30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郑世英 《聊城师院学报》2002,15(4):48-50,58
重金属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它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但可被生物体富集,并且可以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因此,土壤受重金属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生物体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并进而影响到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张锐 《广东科技》2003,(1):33-34
即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无疑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我们向别人承诺的“绿色奥运”更不能有丝毫的折扣。在未来几年之内,北京市政府计划用20亿美元来改善环境质量,希望届时北京上空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能够减少一半,从而确保2008年北京上空的空气质量能够达到清新标准。 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急剧膨胀,北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境压力。仅以生活垃圾为例,就有资料表  相似文献   
13.
生物膜微观结构与形态特征直接影响废水生物处理效果。混合微生物可在适宜载体表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物膜,且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采用差分-离散复合法动态模拟二维区域上的基质传递、生物膜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生物质生长时间与初始接种数等对生物膜结构与形态造成的影响。与传统生物膜模型不同之处在于其结构特性包括孔隙率、厚度和密度等都是模型输出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外源凝集素及其在临床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凝集素及其在临床微生物学上的应用林海(海南医学院,海口570005)关键词外源凝集素,凝集试验,微生物鉴定中国法分类号R371外源凝集素概况外源凝集素Lectin,源于拉丁语Legere,意为抉择。现代生物科学的概念中,作为一类具有类似抗体结合能...  相似文献   
18.
耐高温厌氧纤维素菌对吸附原油的剥离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油原油的开采经历了几个阶段 :原油自压开采 ,注水水压开采 ,注剂 (化学、物化 )辅助开采 .随着原油开采的枯竭 ,油井中原油大部分呈与岩石附着状 ,极难采出 ,许多油井采用注入大量水和化学与物化注剂等均不能增加出油 .近来 ,极端耐热纤维素菌在原油开采中的特殊辅助作用引起了微生物学界和石油界的广泛重视[1]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菌株 邦 2 ,邦 6及V等 3株菌从温泉等热源地区富集分离 ,均属耐高温厌氧纤维素细菌 .1.1.2 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为PM培养基[2 ] .剥油实验培养基配方 (g/L) :NaNO3 0 .5 ,MgSO4 ·7…  相似文献   
19.
《安徽科技》2005,(1):89-90
产品特点:养分全、浓度高、活性强、肥效好。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养相比,共培养不仅增加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多样性,而且其生物活性及产量也得到了提高.文章就近5年来真菌与真菌、真菌与细菌、细菌与细菌等3种类型的微生物共培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用于分析共培养作用机制的多组学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共培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及挑战.综述旨在为微生物共培养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