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41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292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发展,然而人类的居住环境却越来越受到威胁。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废气等如不经过处理而排放于大气中,会严重地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尤其面对当前的SARS病毒的传播,在防止接触被感染者、感染者污染的食物、感染者的飞沫等途径感染SARS病外,还要重视感染者的排泄物等垃圾处理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42.
张建中 《科学》2003,55(4):12-15
2003年2月28日,在河内一家只有60张病床的越南法国医院,遇到一例奇特的流感样病毒感染的危重患者.WHO驻河内的传染病专家乌尔巴尼(C.Urbani)博士意识到这是一种新型的传染性肺炎,立刻向WHO亚太区委员会报告,并命名为重度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之后的几周里,乌尔巴尼博士和另外5名医护人员先后死于这种当时不明原因的传染性疾病.3月7日WHO向全球发出SARS的警告.截止6月下旬,这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已累及33个国家和地区,有八千多人感染此病,七百多人死亡.我国是该病出现最早、病人最多的地区,在SARS病原学研究和临床防治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对于这种新疾病在许多方面尚缺乏深入认识.本文综合目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发现,对SARS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3.
微生物灭钉螺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有关微生物灭钉螺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现状,分别叙述了一般微生物灭螺试验及效果,并简要说明了灭螺微生物的初筛和两种微生物杀螺常用的实验方法,初步探讨了灭螺机理及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44.
产甲烷菌(MPB)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竞争是一个有关厌气处理过程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个明确实际厌气过程中MPB和SRB竞争机理的动力学研究方法。首先,以Monod模型为基准建立了一整套动力学模型用于微生物菌体浓度和诸动力学常数推定。其次,进行包括乙酸和氢气利用MPB和SRB的两系列连续培养及批量实验,为下一步的动力学常数推定及讨论实际厌气过程中MPB和SRB的动力学竞争机理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絮凝剂用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采用混凝絮凝法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混凝絮凝法对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十分有效,COD去除率可达到60%以上,特别是微生物絮凝剂的用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特别是给水难降解有机质的去除工艺中。  相似文献   
46.
用细菌总数计数和琼脂扩散抑菌圈测量研究了Hg2+与有效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1)贴片Hg2+的浓度与正常增菌培养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有稳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说明Hg2+对有效微生物有明确的毒性作用;(2)贴片Hg2+的浓度与经1.25 mg/L和2.5 mg/L的Hg2+驯化后的有效微生物的抑菌圈的剂量反应关系下移(右移),说明低浓度Hg2+可以驯化有效微生物;(3)在5 mg/L 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基本不增加,但在2.5 mg/L 和1.25 mg/L的Hg2+溶液中培养的有效微生物分别滞后8 d和2 d达到正常增菌培养的有效微生物的细菌总数,说明有效微生物能较长时间耐受5 mg/L浓度的Hg2+,能迅速适应<1.25 mg/L的Hg2+.  相似文献   
47.
嗜热蛋白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嗜热蛋白酶的研究成果与应用现状,包括产生嗜热蛋白酶的微生物种类,嗜热蛋白酶的特点、稳定机制及基因的克隆策略,嗜热蛋白酶的生产、提取、纯化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48.
广东省近年来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情况及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各类实验动物近年来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情况及监控。大鼠和小鼠中从未发现LCM感染,小鼠也从未检到EHF感染。普通级大小鼠的体外寄生虫感染较普遍。1990年曾发生大鼠EHFV感染并致接触大鼠工作人员致病。近几年大鼠的EHF感染率明显下降,1990年为9.71%,1991年为0,1992年为0.89%,1993年为0.79%。小鼠Ect感染历年都有发生,感染率在1989年为0,1990年为1.4%,1991年为10.5%,1992年为2.8%。1993年为0.9%。曾发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诊断为Ect感染的BLAB/c和NIH小鼠群但血清末检出Ect抗体阳性。另外,SPF级裸鼠易发生金葡萄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曾发现NC裸小鼠存在肝炎病毒感染,经追踪源于从外地引入时感染所致。在开放式饲养小鼠中,存在隐孢子虫和轮状病毒感染但无症状的感染个体。通过隔离和淘汰等措施,在Beagle犬群中排除了布氏菌感染,但用于教学的大多来于散养本地犬,体内外寄生虫感染较严重,包括人畜共患寄生虫。免的蚧螨和痒螨为常见体外寄生虫,历年累计感染率为10.6%,兔瘟偶有发生,兔波氏菌也时有感染。1992年和1993年,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结核杆菌,志贺氏菌的感染率为0,B病毒和沙门氏菌感染率在恒河猴为26.1%和1.18%,在食蟹猴为14.7%和1.8%。  相似文献   
49.
叙述了煤中硫的赋存特征,介绍了脱硫的微生物及微生物脱硫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微生物脱硫几种方法及几种微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并提出微生物脱硫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