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61.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6个岩石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自晚白垩世开始快速抬升,经历了70~43 Ma和32~20 Ma两个快速抬升阶段,并且蒙山的抬升表现出加速抬升的特征。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快速抬升与其毗邻的泰山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蒙山的整体抬升略早于泰山,并且鲁西隆起的抬升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抬升序列。蒙山的两期快速抬升事件很好地对应了济阳坳陷在这两个时期经历的构造沉降和区域隆升过程,表明新生代蒙山的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拗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2.
利用硫酸亚铁净化碱氨蚀刻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硫酸亚铁净化碱氨蚀刻废水,使铜离子含量低于1ml/L,从而达到可以直接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3.
《中国基础科学》2006,8(3):63-63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刘杰研究小组与德国合作者,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重离子径迹中成功制备出金纳米线。研究人员并系统研究了不同沉积条件特别是电解液对金纳米线晶体结构的影响。他们发现,金的亚硫酸盐电解液在合适的温度和电压下易形成多晶结构金纳米线;而在50—65℃温度条件下,金的氰化物电解液倾向于形成单晶结构金纳米线。  相似文献   
164.
韩福勇  吴阳东  王永成 《广东科技》2014,(12):226-227,242
研究了利用除杂后酸蚀刻废液与混合碱液反应制备氧化铜,然后利用氧化铜制备电镀级硫酸铜的工艺,探讨了pH和温度对合成氧化铜的影响,pH值和降温时间对硫酸铜产品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符合行标(HG/T3592-2010)电镀级硫酸铜优等品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5.
利用工业品CaCl2和Na2CO3生成的CaCO3与工业品FeCl3·6H2O的协同作用,制得除铅效率高而成本低的碱性蚀刻废液除铅剂.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到脱铅率的二元二次方程,最佳配比是CaCl210.66 g/L(相应的Na2CO3 10.18 g/L),FeCl3·6H2O 1.38 g/L.绘出了脱铅率的等高线图,为设计除铅剂的配比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6.
利用工业品CaCl2和Na2CO3生成的CaCO3与工业品FeCl3·6H2O的协同作用,制得除铅效率高而成本低的碱性蚀刻废液除铅剂.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到脱铅率的二元二次方程,最佳配比是CaCl210.66 g/L(相应的Na2CO3 10.18 g/L),FeCl3·6H2O 1.38 g/L.绘出了脱铅率的等高线图,为设计除铅剂的配比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7.
利用工业品CaCl2和Na2CO3生成的CaCO3与工业品FeCl3.6H2O的协同作用,制得除铅效率高而成本低的碱性蚀刻废液除铅剂。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到脱铅率的二元二次方程,最佳配比是CaCl210.66 g/L(相应的Na2CO310.18 g/L),FeCl3.6H2O 1.38 g/L。绘出了脱铅率的等高线图,为设计除铅剂的配比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8.
利用工业品CaCl2和Na2CO3生成的CaCO3与工业品FeCl3·6H2O的协同作用,制得除铅效率高而成本低的碱性蚀刻废液除铅剂。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得到脱铅率的二元二次方程,最佳配比是CaCl2 10.66g/L(相应的Na2CO3 10.18g/L),FeCl3·6H2O 1.38g/L。绘出了脱铅率的等高线图,为设计除铅剂的配比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9.
222Rn累积浓度的测量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筒形固体核径迹探测器的探测效率与圆筒体高度、固体核径迹片尺寸和形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当圆筒形探测器半径和固体核径迹片尺寸一定时,圆筒形探测器的固有效率、击中效率以及总探测效率均随着探测器高度的增加而减小;2)当圆筒形探测器尺寸一定时,击中效率随着圆形固体核径迹片的半径增大而减小,固有效率和总探测效率会随着固体核径迹片半径的增大而增加;3)当圆筒形探测器尺寸和固体核径迹片面积相同时,采用圆形固体核径迹片的探测器和采用方形固体核径迹片探测器的固有效率基本相同,但前者的击中效率以及总探测效率明显都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70.
自新生代以来,西昆仑地区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隆升,其初始隆升和末次快速隆升的时限仍是有待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沿西昆仑北缘采集一系列砂岩样品,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探讨了西昆仑北缘新生代的冷却历史。结合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将6个磷灰石样品分为2组。3个磷灰石样品的径迹年龄远小于所在地层的年龄。平均径迹长度为(12.0±2.3)~(12.6±1.3)μm,呈不对称单峰形态,反映样品缓慢地通过部分退火带;另外3个磷灰石样品径迹年龄与各自地层的沉积年龄接近,平均径迹长度介于(10.7±2.3)~(11.4±1.3)μm,呈现双峰或混合分布的特征,表明沉积后发生部分退火。热史模拟显示,自晚白垩世以来,西昆仑山北缘共经历了3期抬升冷却事件。晚始新世(40~30 Ma),受早期印度板块向古亚洲大陆板块俯冲碰撞的影响,西昆仑山北缘已经开始隆升;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15 Ma)是西昆仑乃至青藏高原重要的隆升时期;最后一轮强烈隆升则发生在距今5~3 Ma以来,冷却速率最高达15℃/Ma,剥蚀速率相当于600m/my。电子自旋共振测试揭示了早中新世(15 Ma)和晚上新世以来(2.6~0.63 Ma)两期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热液活动,更进一步限定了西昆仑最后一期强烈隆升在2.6 Ma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