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地质热历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塔里木盆地以及塔中地区构造演化史 ,对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与镜质体反射率反演计算了塔中地区 3口井的地质热历史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认为塔中地区自古生代以来古地温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间存在两个相对较高的古地温期 ,一个是寒武纪—早奥陶世 ,另一个是二叠纪 ;早古生代塔中地区古地温梯度较高 ,寒武纪—早奥陶世地温梯度为 3 .2~ 3 .5℃ / 1 0 0m ,此后地温梯度显著下降 ;石炭纪古地温略有上升 ,二叠纪时地温梯度可能达到 3℃ / 1 0 0m ;中生代古地温梯度平缓下降 ,中生代末地温梯度 2 5℃ / 1 0 0m左右 ;新生代地温梯度变化不大 ,现今地温梯度 2 2℃ / 1 0 0m左右  相似文献   
102.
四川盆地北部热史波动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四川盆地北部沉积波动的特点,结合该区的实际地质特征,在该区初步建立了热史波动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结合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对四川盆地的大地热流史演化进行恢复,同时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志留纪至二叠纪大地热流值波动上升,波动幅度不大,热流值总体相对较低(50 mW/m2),此阶段热流值的波动主要是在海西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壳抬升或下降造成的;二叠纪至早侏罗世,是本区热流值最高阶段,最高可达56mW/m2,并且持续时间达到35 Ma,之后降低;此后大地热流值随时间波动上升.从热史波动曲线可以看出,这些波动主要是各期构造运动作用造成地层的抬升剥蚀而形成的.波动热史模型模拟的结果为该区成藏演化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的热史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世成 《科学通报》1994,39(9):816-816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时期对20—150℃范围内温度变化的特殊敏感性,使其成为研究各种影响上地壳热结构过程的理想地质温度计.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FTA)和长度分布(FTLD)的热史反演可以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从而提高了热史分析的定量化程度.近年来热史反演方法的研究进展迅速,但在方法及应用方面都需作深入研究.本文介绍作者在热史反演方法研究以及在鄂尔多斯盆地钻井样品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4.
广西博白县及百色盆地玻璃陨石裂变径迹年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峰 《科学通报》1994,39(15):1396-1396
玻璃陨石之所以引起各领域科学家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介于地球和天体物质之间冲击过程的综合产物,即地球外物体超速撞击地球表面的结果.人类从未观察到玻璃陨石降落或形成过程,玻璃陨石的研究将提供地球历史上天体物质冲击地面的撞击事件,从而推演其母岩和源坑.  相似文献   
105.
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的裂变径迹年代数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谋盆地元谋组地层的裂变径迹年代数据张虎才,钱方,陈怀录(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兰州,730000)自1965年在云南元谋盆地新生界元谋组地层中发现“元谋人”化石以来,对元谋盆地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出、古气候演变、地层学及古地磁地层年代学、动植物及微体化...  相似文献   
106.
对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除镍进行了试验研究,找出最佳的除镍反应条件.通过往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中添加还原铁粉,通过控制试验过程中的原料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除镍率达到94%以上.通过探讨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的除镍方法,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相似文献   
107.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是一种铀裂变辐射损伤效应的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在分析裂变径迹定年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介绍了目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裂变径迹方法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8.
新疆阿尔泰克朗盆地热液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裂变径迹技术研究成矿作用是一种新尝试。新疆克朗盆地各个矿区成矿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5~294℃,与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封闭温度基本一致,所以,裂变径迹方法用于可以应用于成矿作用研究。本文获得不同矿区6个锆石和17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结果,其中锆石年龄为134 Ma~312 Ma,分属312 Ma,247Ma和158~134 Ma三个年龄组,是3个成矿期的体现;磷灰石年龄为30~130 Ma,是区内成矿作用结束后的热事件时代。因此,成矿作用不仅发生于海西期和印支期,而且发生于燕山期甚至喜山期。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广州市白云区南溪化工厂开发的一套对线路板蚀刻废液资源化处理零排放新工艺.该工艺利用摇床重力分选得到氧化铜,滤液加生石灰碱化加热回收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得到的氧化铜纯度为96.5%,回收率达97.1%.  相似文献   
110.
对柴西西岔沟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沉积源区主要为遭受150~290 Ma热事件影响的阿尔金山带,在晚近纪晚期以后有古近系的加入;同时记录的发生于源区的构造热事件最早为海西早期,在海西中期有所加强,海西晚期之后至燕山早期为主要时期,尤以海西末-印支期最为鼎盛;在整个新生代源区抬升渐强、剥蚀加快.阿尔金断裂在8 Ma活动加强,在新近纪晚期表现为活动加剧,同名山系快速隆升,成为柴西主要物源区.柴西地区沉积源区在相对固定的态势下,也有一定分异性,即物源区的变更.古阿尔金断裂是存在的,随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依次向北拼贴,且阿尔金断裂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