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6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13篇 |
丛书文集 | 88篇 |
教育与普及 | 4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综合类 | 20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1篇 |
2010年 | 99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20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薛庆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5):569-578
研究了带径向函数的粗糙核的Marcinkiewicz积分算子 μΩ ,b在乘积空间Rn×Rm(n ,m≥ 2 )中的有界性 .在Ω∈L(log+ L) 2 (Sn - 1×Sm - 1) ,b(|x|,|y|)∈l∞(Lq) (R+ ×R+ )条件下 ,证明了 μΩ ,b是Lp(Rn×Rm)有界的 ,这里当 1
2时 ,q′相似文献
122.
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网络的增量学习算法 ,在对新样本进行学习时 ,通过恢复受干扰样本的方式来尽可能保持已有的知识不变 .模拟实验证明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23.
124.
预应力弹托辊是一种新型的托辊机构,本文对其在径向载荷及轴向载荷作用下进行了受力分析,得出了预应力弹簧托辊的强度准则.根据计算知,预应力弹簧托辊的强度主要受轴向载荷的影响,弹簧托辊中间截断面是危险截面,托辊旋转时虽受循环应力作用,但应力幅值较小,强度校核时可按静态处理. 相似文献
125.
从蒸发段质量注入角度着手,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了热管蒸汽温度、温差、压力、压力降及传热量的变化,得到了径向雷诺数Rer与蒸汽流动参数变化的曲线分布,研究表明热管的不等温性,蒸汽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极限与质量注入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6.
给出了计算曲梁剪应力和径向应力的一种新方法,即直接对剪应力积分方程进行求解。所得剪应力和径向应力解析公式不仅满足平衡方程,且满足曲梁上、下表面处力的边界条件。算例表明,与其它采用了附加假设的近似解相比,这种新方法的解具有很高的精度,同弹性理论解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7.
季小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7-136
激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的研究对遥感、跟踪和远距离光通信,以及高功率激光武器等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气湍流会改变光束的传输特性和降低光束质量.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激光束湍流大气传输特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气湍流对不同类型激光束的光强分布、光束质量、光束扩展、方向性、光谱特性、偏振特性、相干特性和等效曲率半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主要的解析研究方法,如Rytov相位结构函数二次近似、强起伏模型和积分变换的技巧等.研究表明:大气湍流对激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与激光束本身特性,如空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模式、光阑限制情况以及列阵光束的叠加方式等因素有关.另外,还提出了该领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8.
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讨论单位球 Ω={x∈RN:|x|<1}上含梯度项的椭圆边值问题:{-Δu=f(|x|,u,|▽u|),x∈ Ω,u|?Ω=0径向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其中N≥2,f:[0,1]× ×+→ 连续.在允许非线性项f(r,ξ,η)关于ξ,η超线性增长的情形下,获得了该问题径向解及正径向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29.
130.
地物偏振测量装置中控制处理系统功能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物偏振二向性反射比测量装置原理和结构的分析,阐述了用C语言开发的地物偏振二向性反射性测量装置的工作过程,由计算机控制实现了二向性反射比、偏振度的测量,并完成了对控制结果的测试和分析,控制效果较好,完成达到了预定技术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极大地方便了测试与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