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4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791篇
系统科学   195篇
丛书文集   850篇
教育与普及   8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9篇
现状及发展   104篇
综合类   1648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664篇
  2013年   604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797篇
  2010年   738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952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781篇
  2002年   687篇
  2001年   748篇
  2000年   719篇
  1999年   666篇
  1998年   648篇
  1997年   619篇
  1996年   567篇
  1995年   522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306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99篇
  1989年   248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引入并研究了一类新的无限簇广义集值变分不等式,证明了这类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并构造了其迭代算法,得到了由此算法产生的迭代序列的收敛性,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已知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废弃蛋壳的利用价值及其资源化途径与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蛋壳3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归纳总结了蛋壳各部分在食品、医药、轻化工等主要领域的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蛋壳的资源化途径和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在传统的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中安装生物带将其改造成生物带-膜生物反应器(BMBR),BMBR所需启动时间较短,在运行5d后出水水质基本稳定.生物带上丰富的生物相、较强的吸附能力及所形成的厌氧-好氧交替微环境,导致出水水质较SMBR有所提高,COD、NH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由SMBR的81%、81%、30.1%提高至95%、88%、76%.但是由于剩余污泥零排放的运行方式,导致BMBR对TP的去除效果较差,在33%~37.5%之间.  相似文献   
994.
膜铁转运辅助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p) 是研究性连锁遗传贫血(sla)小鼠时发现的一种新的铁转运相关蛋白.它与铜蓝蛋白(Cp)属同一家族.与Cp不同, Hp是具有一个跨膜结构的完整膜蛋白,主要存在于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作为亚铁氧化酶,Hp在铁从肠上皮细胞转运到血液的过程是必需的,该基因突变将造成机体严重的铁缺乏.脑内Hp的发现,为脑铁稳态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文中综述了Hp的发现、结构、表达、调控及其在脑铁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SiO2纳米颗粒对电化学沉积半金属Bi膜沉积过程和膜形貌、结构的影响。利用I-V循环扫描曲线分析了未掺与掺入SiO2纳米颗粒后薄膜沉积过程的电化学特性,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膜的微观表面形貌及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加入SiO2纳米颗粒引起电沉积过程中还原电势向正电位方向移动,使Bi^3+离子的还原沉积更容易,但不对Bi膜的溶解电位产生明显影响。加入SiO2纳米颗粒后能显著影响沉积膜的形貌,其有明显细化晶粒的效果。总之,SiO2纳米颗粒的加入及加入量显著影响Bi膜的电化学沉积过程和形貌、结构。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缺扯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和缺氧一好氧传统活性污泥法(A/OAS)时模拟的己内酰胺废水进行处理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容积负荷下,MBR的出水水质优于AS,高负荷情况下优势更为明显。在静态实验中,MBR中污泥的硝化速率明显高于AS,有机物降解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97.
制备人的红细胞血影并冷冻干燥,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测量其相变温度区间为10℃附近和32—35℃. 冻干红细胞在复水前后可能经历膜相变. 若复水温度不当,在相变过程中会因胞内物质的泄露而造成细胞损伤. 为避免在复水时膜相变引起损伤,复水温度应在35℃以上. 实验中冻干保存人的红细胞,在不同温度下复水,发现37℃复水效果较好,与相变损伤理论分析吻合. 该研究探讨了冻干人红细胞在复水时除渗透性损伤外因膜相变引起的损伤机理,对其他生物材料的冻干保存也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张居和  冯子辉  方伟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591-1597
提出并确立了合采井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测试理论和测试及模拟计算方法,并在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的徐深1井进行了试验验证.将由徐深1井获得的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利用天然气烃指纹色谱方法检测,通过选择特征烃指纹参数来表征各储气分层及天然气;将合采的3个储气分层天然气样品按一定模式混合配比,得到特征烃指纹与不同贡献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建立烃指纹模型参数,用非线性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建立测试模板;再经过测试模板的回归计算、实验室校验及现场测试结果对比的可靠性验证,完成了徐深1井合采天然气3个储气分层产能贡献的定量测试.与分层试气结果对比的绝对误差最大为6%,验证了合采井天然气储气分层产能测试烃指纹色谱方法的有效性,为解决制约天然气勘探及开发生产中储气分层产能评价测试及动态监测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9.
对杉木多代连栽地经柳杉长期轮栽后凋落物的组成及归还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年凋落量是杉木多代连栽林的2.18倍,两树种凋落物年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杉木和柳杉年凋落物主要都来源于叶、枝和花果,其余的组分归还较少.柳杉林凋落物的归还模式为主峰出现在5月份和8月份,这两个月的凋落量占年凋落量的49.69%,可见,柳杉凋落物主要发生在5月和8月这两个月,而杉木则主要发生在8月份,仅8月份这1个月的凋落量就将近占年凋落量的一半.柳杉各月的凋落物中都以柳杉叶为多,但其他组分的归还顺序各月亦不完全一样,杉木亦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凋落物的季节归还模式亦不同:柳杉林凋落物的季节变化呈适现出夏季(35.13%)>秋季(30.39%)>春季(26.33%)>冬季(7.57%),而杉木多代连栽林则呈现出秋季(53.06%)>春季(24.07%)>夏季(15.76%)>冬季(6.48%).  相似文献   
1000.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在核孔膜表面改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光接枝方法,使用该方法可对不能直接光照到的表面进行改性。本文采用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对核孔膜的内、外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核孔膜外表面及孔内表面均能得到改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