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米清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123-123
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此较抽象,推理性,综合性、灵活性强。目前在自然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而忽略了传统的“板图板画”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说明板图板画在现代的地理课堂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于多媒体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2.
汪明霓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Z1):396-399
视差三维动画是视差三维静态图像的发展,若干幅有规律变化的视差三维静态图像的连续放映即构成视差三维动画。视差三维图像可分为隐含隆起面的三维图像和浮画两种,相应地,视差三维动画也可分为隐式动态三维图像和动态浮画两种。隐式动态三维图像的生成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策略:动态∑静态Ω、静态∑动态Ω和动态∑动态Ω;动态浮画的生成策略也有三种:图元作视觉平面内的运动、图元作垂直于视觉平面的运动和图元本身进行变化。隐式动态三维图像和动态浮画还可以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123.
电视是视听结合的传播媒体,完整的电视应该做到声画合一、视听融汇。  相似文献   
124.
明代晚期西方艺术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晚期传教士将西方近代绘画带入中国,开始了中西方艺术的第一次正面交流,但是由于中西方审美观的巨大差异,西方艺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洋版画艺术方面,尤其是坤舆图、西方原版图书以及圣迹画对明代晚期的中国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5.
研究影视的审美特征,充分发挥这些特征的潜能,是影视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6.
周佩龙 《天津科技》2007,34(4):64-65
论述了目前科技创新发展的特征,指出科技的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科技创新观念,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运用创新理念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走出一条企业发展的适用之路。  相似文献   
127.
单纯的图像具有信息集成的特征,使单纯的视像陈述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因而电影有必要在视觉化的叙事中加入言语因素,而将言语录制为声音,与视像同步,二者以往全相伴的方式进行两种叙述则使电影实现了讲述复杂故事的可能。电影中声音可分为同声、画内音、画外音三种,而声音叙事在整个电影叙事的功能主要有命名、链接镜头与场景、讲述视像之外的行动与事件。声音叙事的出现与发展有力弥补了单纯的视像叙事所具有的缺陷,同时,声音化的叙事又常常超越视觉画面的讲述,它大大增加了电影叙事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8.
教师是传递信息的第一使者,教师的课堂示范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通过课堂范画,能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绘画的方法和步骤,能使学生尽早地进入绘画创作的高镜界。教师的课堂范画在美术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针对电影序幕中的回忆方式,作一番审美分析。包括电影回忆的技巧性的审美和其他几个方面的审美,试述电影利用这种叙述方式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0.
文言文教学真难。但若能创新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诸如重视朗读、学生讲课、画出美景、改编课文、表演剧本、搞辩论会等等。这样,学生必然会被文言文的含蓄、简约之美深深感染,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文言文的意境务实了基础,有利于汲取文言精华,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