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写作的本质是一种表现,表现的核心在于“意”。“意”是什么?“意”是思想,是情感,是情绪,是人格,是灵魂……“意”根植于客观事物附丽于语言文字形诸于作文法则,文章乃是以“意”为统帅的由“物、意、辞、法”有机合成的四位一体结构。在这一四维结构中,唯“意”最活,无迹无形,若即若离,亦思亦悟,处在形而上的位置,可源于物化于物,附于言超于言,成于法逸于法。这就是“意”的三重超越。正因了这三重超越,文章才能唯意而出,万变不穷。 一、意能称物与意能化物 在物与意的生成转换过程中,意起主导作用,因此文章才有意不及物。意能称物、意能化物的高下优劣之分。意不及物,自然是文章之末品,不足论之。意能称物,要求的是对物的如实的描摹,从而达到意与物的相近,相合,贵在一个“真”字,所谓“忠于生活”是也;意能化物,要求的是对物的积极的升华,从而实现意与物的融合、化一,贵在一个“美”字。所谓“高于生活”是也。鉴此,才有了写文作画的“写实”与“写意”,“形似与神似”、“物象”与“意象”等概念的界分,才有了中国古典美学重神似、重意象、重心理时空等等在世界文坛上独树一帜的审美特征。虽然,形神兼备是一切文学共同的审美追求,但写实重在形,更讲究形态的逼真,其要在于“称”物;写意重在神,  相似文献   
12.
正人性这种形而上的东西通常只会出现在人们观影后的一声叹息里,而在现实生活当其真正出现时,人们则常常会有切肤之痛,人性在某种程度上便成为了悲剧的代名词。其实,人性莫过于人们生而为人的初念,并在长时间社会环境中所养成的精神状态。作为一贯的人性本念,善良、同情心、爱等正能量的表达即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人性;相反,诸如暴力、贪婪、嫉妒等人类的普遍罪恶则为大众所唾弃,因此其并非普世的人性。说到这,便会引出这一个问题:人类遵守普世的人性究竟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在存在论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谓之”是解释或理解,“道”是或主要是理念形态的规律。“器”是物或主要是“人工之物”,“形而上”是非对象化,“形而下”是对象化,“形”是“道”“器”的中介。由“道”至“器”转化的“形而下”的对象化和由“器”至“道”转化的“形而上”的非对象化,规定于技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道”“器”相互作用与“形而上一形而下”转化的中介的“形”的理解归结向技术,“形而中者谓之技”。在“形而中者谓之技”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张力域,“道”“器”获得着存在论意义。“形而中”之“技”统摄“道”“器”,“技”变“道”“器”变,“技”不变“道”“器”不变,“技”高于“道”“器”。  相似文献   
14.
尼采力图超越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传统真理观,提出了透视主义真理观:尼采通过揭示传统真理观所预设的本体信念的非理性根源,撼动了基于神目观的绝对主义真理观的根基;通过阐明认识所依赖的透视视角的种类和特点,批判了传统相对主义真理观中唯我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通过向价值关系的回溯,凸显出真理与生活实践和生命的形而上追求的紧密关系。尼采透视主义真理观将人性关切和实践理性引入到对真理的哲学反思中,为全面理解真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文语境。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文学界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文章概述归纳了建国以来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在对农村和农民的想象和表述的文本中呈现出三个特点:社会历史与政治理想渗透主导下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丰富的含蕴意味和自由想象的召唤;民族国家文化建构中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清醒自觉的批判精神与反思诘问;当下功利诉求严重的现实主义,缺乏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越的形而上的追求与嗑问。并指出了在新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表述和叙写时应予以努力推进的方向:创作主体应有直面现实尖锐矛盾的勇气,发现叙写真实农村与农民;作品中应有严肃冷静的思想探索和深度挖掘;倡导一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忏悔意识于文学自有其伟大之处,它使作品的主人公有了检视自我心灵的可能,在良知痛苦和生命意识的觉醒中达到了对自我的质疑与批判;同时,忏悔意识源于对存在局限的敏锐直觉,从而在更高层面上达到了对存在条件拷问的维度。在鲁迅的文学世界中,忏悔意识集中表现为道德忏悔与形而上忏悔,体现了一位卓越文学家应该有的精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所谓意义、理性与模态的"金三角",指的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与逻辑哲学的一种传统观点:一个语句是分析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先验真的,当且仅当它是必然真的。查莫斯认为,20世纪70年代克里普克提出的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区分造成了传统"金三角"的断裂,而他试图利用"认知二维语义学"重建"金三角",同时使之与克里普克的理论相协调。然而,关于"认知二维语义学"是否真正地继承了形而上模态与认知模态的克里普克式区分这一点是有待讨论的。  相似文献   
18.
艾雨田 《世界博览》2011,(13):64-64
在这里人们将学会如何挑选知识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有时候也不免疑惑:到底在追求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个衣食无忧而依然有许多形而上的人生困惑的中产阶级,自然可以自己苦读哲学书籍寻找答案,不过也可以花钱入读"生活学院"。在伦敦一栋富丽堂皇的商厦里,男男女女游走穿梭,女士们熟练地翻拣着时装与高跟鞋,在化妆品柜台旁,一位女士扫了一眼,就在近百只不同颜色的唇彩中选出了自己喜欢的一款。在偌大的商场里,每个人都知道如何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对于知识的挑选,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行。英国最近兴起的"生活学院",目的就是教导人们如何挑选知识。生活学院卖的是经验、观念和洞察力,不过更重要的是交给你"挑衣服"的技术,这里的商场变成了哲学、神经学、戏剧艺术、摄影和生物学的知识海洋。  相似文献   
19.
徐兴民 《科技信息》2011,(23):I0194-I0194
《聊斋志异》中有一则著名的关于求道者的故事:劳山道士法术无穷,门人甚众。尝剪纸为月,掷箸为人(并为人所亲见)。有王生者,受业劳山道士,不堪其苦,数月后求归。道士授之穿墙口诀,戒"归宜洁持,否则不验"。生自诩遇仙,试之于妻,头触硬壁而踣。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2,(10):69-69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段话的本意是:所以,未形成形质的抽象物叫做道,已形成形质的具体物叫器,阴阳转化而裁成万物叫变,阴阳推移往来运动的叫通,将《易》的作用标举出来,施加于天下民众,就叫做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