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437篇
系统科学   175篇
丛书文集   343篇
教育与普及   2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25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388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88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依据粉末冶金制品模压成形的机理,通过对模压成形过程中粉末颗粒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力状态分析及润滑剂对压制过程和脱模过程的影响分析,揭示了润滑剂对粉末制品模压成形的影响实质,指出了选用润滑剂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22.
基于硬件加速的反射和折射场景的辐射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镜面反射、折射场景的辐射度计算是非常耗时的过程。通过引入光学映射虚物体的概念,并且提出了统一创建反射和折射虚物体的方法,在非漫射环境辐射度计算时,采用处理实际物体一样的方法处理虚物体,这样,形状因子和附加形状因子的计算都可以借助图形硬件加速来完成。基于同样的通过引入虚物体而利用图形硬件加速的思想,利用支持OpenGL的图形硬件加速卡,实现了具有镜面反射和折射效果的辐射度场景的实时绘制。结果表明,利用图形硬件是提高真实感图形绘制速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3.
采用计算机代数方法,通过Mathematica软件计算线性谐振子的波函数,几率密度和几率最大值的位置。计算方法简单、通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4.
借助于分子拓扑学探讨了脂肪腈的凝聚型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式.对乙腈到二十一烷腈的计算结果表明,沸点、密度和折光指数的计算值都很接近实验值.应用这一定量关系,不仅能够合理表征脂肪睛结构与凝聚型性能的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关系之间的奥秘。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平面特征物的形状指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伟 《科学通报》1991,36(15):1185-1185
定量描述特征物的形状是形态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体视学,文献[1]中已有一些定量描述平面特征物的形状指数(SI),但几乎没有特别针对于凹型平面特征物的形状指数。本文提出三个这样的形状指数,从而为形态定量研究增加了一个重要新内容。为更好地  相似文献   
29.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采用对称性破损方法研究了草酸根桥联及草酰胺桥联双核铜(Ⅱ)体系的磁耦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磁中心的自旋布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二者之间为反铁磁耦合。而且,与磁中心相联的配体原子与磁中心具有相同符号的自旋布居,磁中心的自旋具有显著的离域效应。HOMO中磁中心未成对电子的占据轨道之间对称性和能级的匹配程度是影响磁耦合强弱的关键。当对称性匹配时,改变桥联基团占据轨道的能级,例如通过改变桥接原子的电负性, 即可改变磁耦合作用的强度,电负性愈低,磁耦全作用愈强。当对称性不匹配时,体系中存在较弱的磁耦合。  相似文献   
30.
在系统讨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复杂历史之后,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式的螺旋状上升过程,即“非球→球→非球…”的过程。在经历了5次“非球→球”的认识反复之后,目前人类已跨入对地球本身便存在着“球(?)非球”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认识这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