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6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4 毫秒
571.
研究了耦和电子波导间的电子隧穿,结果表明隧穿电导随波导宽度振荡,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相符。文中详细分析了电子的输运性质,并对量子力学计算与半经典的观点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半经典的观点能对有关现象给出定性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572.
在多、高层建筑结构温度应力的计算、及结构设计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计其结构的温度荷载,其温差的取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4种对结构影响较大的温度荷载的取值方法,对超长结构计算温度应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3.
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在C60中心掺入Si、Li、Au等单原子后对CNT-C60-CNT分子结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包括掺杂前后各体系在不同接触距离下输运性质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C60中心,Li原子的存在显著增大了其平衡电导,而Si,Au等原子对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比较复杂.最后,研究并比较了各体系在非平衡态下的I-V特性.  相似文献   
574.
陶瓷材料微波烧结动力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波烧结的特点,结合陶瓷材料常规烧结过程的烧结机理,探索了以离子电导扩散为主的微波烧结动力学机理,采用平板-球模型,推导出了陶瓷材料微波烧结初期的烧结动力学方程,并以TZP,ZrO2-Al2O3陶瓷材料为例,对微波烧结初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所获得的材料收缩率与烧结时间成2/3次方,与粉料的粒度尺寸成-4/3次方关系;而常规烧结收缩率与烧结时间成2/5次方,表明达到同样致密度时微波烧结所需的时间比常规烧结更短,与大部分实验规律相符(如TZP,ZrO2-Al2O3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575.
为描述拥挤交通流中的排队现象,根据二流理论,提出了将交通流实际运行状态转化为二流运行状态的思想.利用流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单车道路段当量排队长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多车道路段平均当量排队长度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用VISSIM软件设计了拥挤交通流的模拟方案.对比模型计算的当量排队长度与软件统计的实际排队长度发现:当量排队长度均大于实际排队长度;当量排队长度比较稳定,而实际排队长度有所波动.结果表明,当量排队长度模型能够定量地、更好地描述拥挤路段的交通流拥挤程度.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便于工程实践,可以为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6.
用电导法研究了30℃时Ce^3 、Nd^3 、Gd^3 、Y^3 和Dy^3 的硝酸盐分别在二甲基亚砜、甲醇、乙腈、丙酮溶剂中与苯并-15-冠-5(L)的配合反应,计算了1:1稀土冠醚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gKML和摩尔电导率ΛML,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稀土离子RE^3 半径的减小,二甲基亚砜和乙腈溶剂中配合物的稳定性趋于减小,甲醇和丙酮溶剂中配合物的稳定性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577.
目的 明确不同地下部分隔方式对玉米/大豆间作产量与种间竞争的影响,为理解间作模式下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2种单作(T1:单作玉米、T2:单作大豆)和4种种植比例和分隔方式的间作方式(T3:2∶2不分隔间作、T4:2∶4不分隔间作、T5:2∶2分隔间作、T6:2∶4分隔间作),分析对玉米和大豆生物量、产量、竞争指数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 不同间作方式T3,T4,T5和T6的玉米产量较T1单作分别提高45.7%,55.7%,21.0%和33.9%,T3,T4,T5和T6的大豆产量较T2单作分别降低20.7%,13.9%,15.8%和11.8%。不分隔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T3:1.13和T4:1.10)高于分隔间作处理(T5:1.03和T6:1.04)。不分隔间作处理玉米的侵占力(T3:0.66和T4:0.70)显著高于分隔间作处理(T5:0.37和T6:0.46)。不分隔间作相比单作增加玉米的穗重、穗粗、穗长、行列数和千粒重,分隔间作与单作玉米的穗重、穗粗、穗长、行列数和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p>0.05),间作方式相比单作降低了大豆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结论...  相似文献   
578.
当光伏组件受到局部阴影遮挡时,其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过程常出现误跟踪、跟踪速度慢、光伏组件输出功率低等问题.为使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保持快速、稳定、准确地最大功率输出,基于电导增量法(incremental conductance algorithm, INC),结合全局比较算法(global comparison algorithm, GCA),提出一种基于电导增量/全局比较的复合MPPT算法(INC-GCA),并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和设计光伏试验平台,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电导增量/全局比较的复合MPPT算法在光伏组件受到局部阴影遮挡时可准确追踪到最大功率,且跟踪速度快、可靠性高,完全避免了误跟踪问题;相较于电导增量法,该算法可有效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提升光伏电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79.
为了研究侧链对多苯环芴基分子电导的影响,我们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裂结(STM-BJ)技术对分子骨架相同但侧链不同的一系列芴基分子的单分子电导进行测量,同时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分子进行表征.研究表明,3种分子均产生高低不同的两类电导值,其中它们的低电导基本一致,而高电导之间产生明显的差别.高电导的差别可能是分子侧链产生的空间位阻阻碍了分子骨架上的电荷传导,进而使分子结电导减小.本研究有助加深对分子侧链影响单分子结电导的理解.  相似文献   
580.
运用小波能谱分析中的能量最大准则,对双头电导探针前针在单孔鼓泡口测得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用最大尺度强度考察了液体性质和鼓泡口直径对鼓泡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孔鼓泡过程,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分为低频鼓泡、过渡鼓泡和高频鼓泡3个过程;最大尺度强度随雷诺数增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单调递减,在雷诺数约为1600左右时出现了一极值点;液体粘度增加会使最大尺度强度相应增加而鼓泡口直径主要影响高雷诺数下的最大尺度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