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天惑》通过一群知青二十余年的生活经历及心灵变迁,折射出历史发展的某种趋向,张扬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抨击了庸俗和堕落,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92.
李响 《科技信息》2011,(31):204-204
樱花在日本与象征皇室的菊花一起被指定为日本国花。因樱花在日本广泛种植,品种也多达两百多种,因此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足见樱花的花期之短。樱花被尊为国花,深受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死在最美的一刻。  相似文献   
9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文化中心,看电影成为上海市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上海租界的特殊文化语境孕育和催生了张爱玲的电影情结并表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租界文化影响了张爱玲的电影评论、电影剧本创作及其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94.
唐前期都市主要是政治性、军事性专制城市,功能较为单一,所以王维诗歌对都市的投入源于政治热望,体现于朝会应制诗和游侠边塞诗,充满了对大唐帝国的热烈礼赞,显现出豪迈明朗的格调。但随着诗人对朝政变幻的体察和自身沉浮的切身体验,政治热情逐渐消退,其对都市的关注也失却了内在的动力,逐渐形成对都市的疏离心态。其诗对都市的疏离除体现于宗教的修持以外,主要体现在源于农耕民族对乡土深情依恋而产生的田园诗中。但是,王维前期诗歌对都市的热烈的情感投入在其田园诗中并非了无痕迹,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古朴厚拙不同,王维的田园诗经历了都市文化精神的陶冶后,更为精致华丽,更具精神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95.
作为侗族作家、学者,张泽忠(笔名卜蓬)秉承了侗族人的纯粹与善良。侗族人对大自然万物有一种"认亲情怀",比如,称山为"山兄弟",称树木为"树爷爷""杉姑娘",在一些民间故事传说中把牛、鱼、蛇等动物描述为邻居好友等等,表现了侗民族对待自然"万物为亲"的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转化到张泽  相似文献   
96.
当前我国腐败问题严重已经广泛的影响了我国各个阶层民众心理,使民众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产生失望感,政治参与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历史积淀下来的心理传统,民众的清官意识浓厚,期望出现清官来改变现实,不愿意主动参与政治来变革现实.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广泛的政治参与,积极献计献策,进行民主监督.清官情结的产生导源于中国传统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中,似乎已经消解了的传统清官情结其实仍继续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自我革命精神,阻碍政治体制改革;容易导致国家干部脱离人民群众,延误民主;容易滋生腐败,危及政权.  相似文献   
97.
下邽是白居易的家,也是白居易的故乡。下邽优美的自然景色、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白居易对家的认同感,思念下邽让下邽具有故乡的色彩,合拊迁坟完成了下邽家到故乡的转变,安葬大兄、三弟,故乡观念进一步深化。白居易临终前决定埋骨香山是由白居易信仰佛教、经济困窘、香山风水、亲友意愿等原因促成,无损白居易对下邽的故乡情感。  相似文献   
98.
科学家的人文情怀指的是主体从自身出发或由己出发的内在抱负,是寓理(伦理)于情、发情于理、情与意相投的状况。本文从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之基本内涵、多维度的结构及其表现形式和重大价值入手,探讨并揭示了物理学大师在求真、臻美和趋善中所体现出的高尚情怀,其本质是科学家所能够达到的精神的大自由。  相似文献   
99.
首次将根在中原的客家人与代表中原文化的<诗经>联系起来,阐明非凡的客家"中原情结"及其蕴含的创新精神,客家人传承中原农业文明及其向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新走向,客家建筑礼乐中的中原文化因子以及对"和"的崇尚,从而展示强大的文化力.  相似文献   
100.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给人以“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本文从苏轼人格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入手,认为苏轼人格立足于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代表了宋人立足社会的心理归隐方式,是宋代文人群体心态的反映;它具有风流标格、随物赋形、自然萧散、诙谐戏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