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12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1篇 |
丛书文集 | 144篇 |
教育与普及 | 8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7篇 |
现状及发展 | 43篇 |
研究方法 | 2篇 |
综合类 | 46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99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207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199篇 |
2010年 | 212篇 |
2009年 | 245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21篇 |
2006年 | 173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137篇 |
2003年 | 147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135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101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86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陈拴发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2):18-20
将聚丙烯纤维掺入普通道路混凝土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等路用性能,并通过试验建立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方程。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不但能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更主要的是在大应力作用下,可成倍地提高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32.
用磁无损检测技术中的Barkhausen杂讯法评估中碳钢的底周疲劳过程,表明Barkhausen杂讯的幅值B随循环周次N的增长而变化,可以利用B和N的关系曲线来评估材料的损伤特性. 相似文献
133.
运动员疲劳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运动员消除疲劳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方法等。提出了运动员进行营养补充的措施,为提高运动员耐久力、消除疲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4.
中板轧制过程板坯弯曲生成与抑制之四 ——电气传动系统对板坯弯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气传动系统参数对要反坯弯曲的影响,给出了抑制板坯弯曲的方案并给予实施,实践表明用电气传动系统参数的非对称来抑制板坯弯曲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5.
黄丽娟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8(1):73-78
通过选取黄铜(Hb2)、优质结构金刚(45#)、普通低合金钢(16Mng)、合金钢(Icr13)、铝合金(Lr12)五种金属材料,用不同的截面形状和加载速率对其流动极限进行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材质、加载速率和截面形状条件下,应力分布不均匀对其几科没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36.
气介式弯曲振动换能器的辐射声压及其指向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讨论了边缘自由的薄板轴对称曲振动时的频率方程及其解,给出了频率方程的前15个根(α=0.28)和振动频率;推导出各阶振动模式的通用声压及其指一表达式;绘出了薄圆板轴对称弯曲振动辐射声压的远场指向性图,为分析和设计复合弯曲超声换能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应用单三角级数及最小二乘配线法解矩形薄板的弯曲问题。给出了算例 ,并把所得结果与相应的经典解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8.
139.
对智能复合材料在经受单向拉-拉试验产生的光纤疲劳失效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智能复合材料内的光纤方位角分别为0°,45°,90°进行了应力-寿命试验,在输入应变能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疲劳失效准则,这一准则可用于光纤方位角的调整和应力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0.
浅谈田径运动员训练中的疲劳与生物学恢复手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田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疲劳产生的机理、原因及生物学恢复手段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强调在训练过程中要重视恢复问题,在对疲劳作出客观科学判断的前提下,合理地运用休息和睡眠、热水浴、按摩及补充营养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消除运动疲劳,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将恢复计划列入到训练的全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