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针对异种语言、异种文化间的信息交换,提出了化身话的概念,并就基于此技术的智能通信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引入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建立了作为智能通信基础的化身数据库,实现了异种要素数据库的互连、要素的表现以及基于SVG的化身图像的动态生成.同时,结合远程教育实际预测了该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2.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外,他还接受了话本小说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剪灯新话》中的某些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显示出明代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在审美观念上的交汇互融。  相似文献   
273.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74.
从语音角度考察,攀枝花仁和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城区语音内部没有差异(除了老派和新派外)。城区语音与乡镇语音相比,大部分差异不大,少部分有一定差异。乡镇方言的语音差异则主要是受周边地域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5.
文章从实验语音学角度对藏语拉萨话元音的声学特征进行了简略探析.主要包括拉萨话五个主要元音(a、i、u、e、o)的共振峰频率、基频时长、声学元音图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在发音时开口度较大,舌头位置较靠后,并且圆唇度也比较高;2从时长平均值来看,元音i的发音时长最长,u则最短.原因跟舌头位置的前后有关;3五个主要元音的开口度与F1呈现出正相关性,表现为a的开口度最大,接着是o、e,i的开口度最小.各元音的圆唇度与F2负相关,即圆唇度随F2的降低而增大,而圆唇度也随着舌位的后移而逐渐提高,表现为a的唇形最圆,舌位最靠后,i则相反.  相似文献   
276.
小江话与北京话共同的声母有15个,韵母有16个,调类有2个,但所辖的字以及声韵调的拼合情况不尽相同,不同的是:小江话有[η.η j v kw kwh]无[ts tsh z]声母,有丰富的辅音韵尾[m n η Ptk]和声化韵[m η]而无撮口呼韵母[y]、舌尖韵母[ll]和卷舌韵母[ ],调类有8个,小江话有入声韵。  相似文献   
277.
《发条橙》与行为矫正如果说《越空飞龙》中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科幻化,那么,《发条橙》给观众展示的就是典型的行为矫正技术,只不过被赋予了负面的色彩。该作品由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 1917——1993)创作。作家本人曾经在英军服役时到过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278.
仁寿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江贡小片,本文以仁寿城区话为对象,考察了江贡小片仁寿话韵母的主要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279.
将那坡话韵母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得出中古韵母在那坡话中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280.
小学三年级是从写一段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但是学生在学习中一听到写作文,反应都可以用“谈虎色变”来形容。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写作文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心中没有材料可写,心里很害怕,越害怕就越写不出来,越写不出来就越不想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