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58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781.
人白介素-3是一种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剂,在治疗造血系统疾病、肿瘤、先天或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白介素-3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经济价值.研究选用具有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R ed2)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表达框架的pD sR ed2-1质粒为骨架构建人白介素-3乳腺表达载体.通过PCR方法分别扩增牛β-酪蛋白基因5′端上游调控序列、人IL-3基因以及CM V启动子序列,将它们按先后顺序分别定向克隆于质粒pD sR ed2-1的多克隆位点内,使牛β-酪蛋白基因调控序列位于人IL-3基因的上游,指导人IL-3基因在乳腺组织中特异性表达,而CM V启动子位于红荧光蛋白基因的上游,指导红荧光蛋白基因在所有的组织中非特异性表达.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及部分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所构建载体结构正确.  相似文献   
782.
依据堆砌几何模型,得出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反胶束时须加入助溶剂(正己醇)。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分配特性与有机相正己醇浓度、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等因素有关。初步探讨了反胶束萃取的机理,认为使蛋白质萃入 反胶束溶液的主要推动力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783.
本研究以牛血总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牛α-s1酪蛋白基因的5'端3.6kbDNA片段和3'端1.5kbDNA片段的调控区序列,得到了相应的特异性扩增片段.用Klenow处理后,将两个扩增片段分别与经Smal酶切的pUC18质粒载体用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在含有X-gal,IPTG和Amp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从白色菌落中提取质粒DNA,进行限制酶切鉴定.结果得到一个插入有1.3kbDNA片段的阳性克隆.对其进行部分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为5'端缺失约170bp的牛α-s1酪蛋白基因3'端及下游区序列.  相似文献   
784.
应用细胞中和试验分别对免疫和非免疫母牛所生犊牛的血清进行母源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组(每组8头)犊牛血清中均含有滴度不同的母源抗体,母源抗体的变化呈马蹄形变化.1日龄最低,7~8日龄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免疫母牛所生的犊牛7~8日龄血清母源抗体达最高峰为8.3 log2,70日龄时达2.5 log2;而非免疫母牛所生犊牛7~8日龄时达最高峰为3 log2,43 d时达0.5 log2.对母源抗体类型鉴别结果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母源抗体的主要类型为IgG,母源抗体呈现的特征变化主要与犊牛吮吸初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85.
用差示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镍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连串反应过程,首先是镍离子与BSA的一个快速络合反应,然后是镍离子诱导BSA发生了构象变化,这个构象变化过程是一个正向和逆向均为一级反应的对峙反应,而不是文献报道的简单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786.
基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对强力霉素(DC)的增敏效应,建立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信号增强型荧光分析新方法以检测DC含量。由于增敏效应,BSA的存在显著增强了DC的荧光信号。这可能是由于DC分子进入BSA的疏水空腔结构中,DC分子的运动受到限制,导致DC的荧光信号显著增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DC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 nmol/L~40μmol/L,检出限为5 nmol/L(RSN=3)。此外,该方法已经被用于牛奶样品中DC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87.
《漳州师院学报》2022,(4):80-87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牛很早即被赋予神圣的地位,“食牛”是一种禁忌。而到了清末,“食牛”这一源自西方的习俗在西学框架中得到正面的文化阐释。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食牛者往往拥有西学背景,拒绝接受“食牛”的角色要么充当了旧学代表,要么尚处于刚开始学习西学的阶段。小说中的“食牛”行为已不再是简单的西俗,而是上升到西学的层面。这正是清末中西“学战”在小说中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788.
选取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及两种分离后的单一手性单壁碳纳米管(6,5)-SWCNTs、(8,3)-SWCNTs分别与牛血红蛋白(BHb)结合,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SWCNTs与BHb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WCNTs对BHb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与静态猝灭结合的机制,(6,5)-SWCNTs和(8,3)-SWCNTs对BHb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的机制;298 K下BHb与3种SWCNTs的结合常数大小顺序如下:SWCNTs>(6,5)-SWCNTs>(8,3)-SWCNTs;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是相互作用中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789.
本研究通过荧光光谱、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六种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Ⅳa~c和Va~c)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Ⅳa~c和Ⅴa~c与BSA的荧光行为有定量关系,用Stern-Volmer方程计算的结果表明,Ⅳa~c和Ⅴa~c与BSA有明显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 当单氟黄酮的氟原子处于对位时,与BSA的结合能力最好,当单氟黄酮醇的氟原子处于间位时,与BSA的结合能力最好,当单氟黄酮Ⅳa~c的C(3)具有羟基时,单氟黄酮醇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单氟黄酮. 计算出的Ⅳa~c和Ⅴa~Vc的热力学参数结果为ΔG<0、ΔH<0和ΔS<0,表明Ⅳa~c和Ⅴa~Vc与BSA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其相互作用主要依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  相似文献   
790.
针对传统食品供应链溯源系统中,数据采集和记录的机构相对独立,存在着数据易受篡改、主体间信任等问题,架构了区块链赋能牛肉供应链可信追溯模式,设计基础信息维护、生产管理、智能合约、溯源管理模等核心信息管理模块,通过数据信息将资金流、牛肉商品流和物流紧密整合在一起,并利用HTML+CSS+JavaScript+mysql搭配Hyperledger Fabric技术实现了溯源系统的设计并模拟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溯源系统基本可以实现从牛肉养殖到销售的实时跟踪、追溯和监管,提升牛肉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