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01.
杨艳  陈收 《系统工程》2007,25(2):66-73
鉴于中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本文以1134家A股上市公司1998到2004年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 根据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及其持股性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在具有不同性质和控制力的控股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的利益导向下,资本结构因控股股东控制力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市场的融资政策和环境,以及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规模、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股权流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控股股东在资本结构决策中自身利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02.
针对中日两国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同形异义词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汉语和日语的例句进行翻译比较,探究造成误用的原因,从而破解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容易出现的理解偏差和使用的误区。在充分归纳、分析同形异义词误用现象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以避免误用想象的发生,指导日语教学实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国人在日语学习方面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3.
以控制权收益理论为基础,构建跨期投资下的控股股东两期利益侵占模型,研究现金流权比例、远期投资收益率和股东法律保护力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流权比例、股东法律保护力度与控股股东的即期和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均负相关;远期投资收益率与控股股东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负相关,但与远期最优侵占水平无关;控股股东在两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低于其单期侵占中的即期最优侵占水平,远期最优侵占水平则保持不变;控股股东非短视,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控制权私利的长期收益最大化,而获取控制权长期收益最大化也是导致其两期侵占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4.
股东知情权是一项法律赋予股东的基本权利。《公司法》第33条赋予了股东知情权也对权利行使做出了一定限制。该条款在实际运用中就“不正当目的”的运用存在不少纠纷。为了解释“不正当目的”这一含糊不清的概念,谨防公司乱扣“不正当目的”帽子,《公司法解释四》第8条在兜底条款前列举了竞业经营冲突、商业间谍、商业间谍前科这三类应当认定股东具有“不正当目的”的情形。司法解释的出台部分解决了司法实践中“不正当目的”判断标准不具体、操作性差的问题,但是也同样存在用词不明确、需要再解释的不足。对此,应当进一步明确司法解释中关于“实质性竞争关系”的界定,并在审判中引入比例原则以平衡公司、股东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305.
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与公司多元化折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多元化公司存在折价现象,公司多元化程度与控股股东的超额控制程度和集团所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和两者的分离系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行为可以有效解释公司多元化折价的产生.  相似文献   
306.
原始股东持股比例对IPO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Leland和 Pyle( 1 977)提出的上市后原始股东股权留存比例模型和改进模型 ,对中国上市公司国有持股比例对 IPO价值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研究结果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计和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投资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07.
308.
现有关于A股市场股权质押的研究多为实证分析,但言人人殊,且与海外市场的发现存在不一致.鉴于此,本文在无其它外部融资渠道的假设下,通过分析股权质押与内部占用两种融资方式的替代效应与潜在风险,提出了一个探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动机与经济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除兼容解释已有大部分实证发现之外,我们还证明:1)股权质押可提高控股股东的投资效率并降低其内部占用动机,从而缓解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提升公司估值,增进投资者和社会整体的福利;2)随着质押比例的上升,控股股东的内部占用动机增强,致使公司估值下降,其行为也会随之改变;3)在此过程中,利率、质押率与市场估值的作用正负相异.拓展分析发现:4)股份减持是相对成本最高的融资方式,传递的信号也最负面.总之,股权质押拓展了控股股东的融资渠道,并对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估值以及决策等产生了非线性非单调的影响;其中质押比例是关键,质押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