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110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18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通过现场掘探巷实测,取样测定底板岩层物理力学参数,并在相似模拟和数值计算基础上,分析了条带采空区上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工作面底板稳定性,探讨了底板关键层的失稳机理,提出了确定可行开采方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42.
针对急倾斜厚煤层特点,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侧向放煤规律,提出了急倾斜侧向放煤协同最优控制开采原理、工艺过程和特殊的顶底板控制技术,对于厚度在3-8m的急倾斜煤层,将工作面布置成伪倾斜状,采用自制的柔性掩护支架成功地实现了侧向放煤开采,回采率达96%以上,介绍了爆破落煤、支护与移架方式、侧向放煤和运煤等工艺。  相似文献   
43.
考虑采空区胶结体在强度形成区内对顶板的支撑载荷与距离工作面长度呈线性关系,基于垮落法两端固定梁模型,建立胶结充填开采两端固定岩梁力学模型,得到岩梁剪切力、弯矩分布和两端支座反力的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极限跨距概念,从岩梁抗拉、抗剪强度推导出极限跨距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应用模型和概念公式对某矿2414工作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充填开采时,岩梁最大剪切力、弯矩位于煤壁处,与垮落法开采相比,剪切力和弯矩更小;增加支柱(架)的支撑力,可减小岩梁两端剪切力和弯矩;按抗拉和抗剪强度计算充填开采极限跨距分别为24.6 m和85.8 m,胶结体须在12.5 d内形成抵抗上覆岩层载荷的强度;岩梁剪切力和弯矩分布均为非对称性;煤壁处的支座反力、弯矩分别为采空区侧岩梁端2.28和1.49倍;充填开采有利于采空区后部沿空巷道的维护。  相似文献   
44.
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山煤矿地表观测站为例,把测氡技术引入地表开采沉陷观测中,通过分析得出测氡技术完全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常规测量一起进行地表沉陷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45.
为了筛选出适合某油田使用的阻垢剂,通过分析油田水质及垢样的 XRD,发现垢样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和硫酸钙. 在测定了 11 种阻垢剂钙容忍度的基础上,采用静态实验法和模拟油田水体法,测定了各种阻垢剂的阻垢率,对比后,筛选出了适合油田水质特点和垢体类型的 POCA 阻垢剂,在 80 ℃油田水质环境下,其添加质量浓度为 20 mg/L 时,阻垢率为 81.27%,钙容忍度高于 20 000.  相似文献   
46.
针对神木矿区大柳塔矿的实际情况,从岩体损伤力学角度出发,对神木矿区大柳塔矿的开采沉陷进行了损伤有限元分析。程序中考虑岩体损伤时,在充分采动的条件下,模拟采空区形成冒落带和裂隙带,研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矿区土地复垦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针对相邻露天矿实施协调开采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与开采程序变化影响短期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相邻露天矿开采程序优化。分析协调开采技术的特点及采场贯通的影响因素,提出采区划分方案优化准则;建立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模型,给出相邻采场贯通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提出贯通后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方法。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采场、排土场形态,可有效减少剥离量,增加内排空间,提高贯通采场期间两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深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基于现有的微震监测技术与装备,并结合采场布置与生产接续安排情况,研究了深部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微震活动规律.对工作面从开面到"见方"阶段大量微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诸因素如空间、时间、煤层及工作面生产活动对微震活动造成的一般性规律,为下一步同类工作面开采提供防冲监测依据.  相似文献   
49.
综放工作面岩层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量现场实测、相似模拟、数据模拟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砌体梁”与“半拱”式结构相结合而构成综放采场覆岩结构的基本形式。考虑到直接顶、顶煤的变形破坏特性以及小结构的影响,建立了综放采场围岩结构模型,可对综放开采的矿山压力现象合理的解释,并为支架的选型设计和矿山压力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优化突出矿井开采后期的生产系统,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超化煤矿依据矿井储量分布、井下巷道和地面现有构筑物布置情况,选择更加合理的矿井生产系统。在确定矿井后期生产系统时,应分析其对矿井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