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7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本文提出了导数极谱法测定微量锗的体系,在Hcl-Sb(Ⅲ)-Mo(Ⅵ)-丙酮-丁酮体系中,Ge(Ⅳ)和Mo(Ⅵ)形成三元杂多酸,在示波极谱仪上,该三元杂多酸的峰电流与所加入的锗量成线性关系,峰电位为-0.41V(VS.SCE)。研究表明,此波属于杂式酸吸附波。  相似文献   
32.
表面为椭球面或双叶双曲面带电导体的电位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等位面方程的讨论,利用保角变换,得到了表面为椭球面或双叶双曲面的带电导体的电位分布表达式,这种方法可为有关复杂边值问题的求解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通过动态测量混合电位,研究方铅矿电极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中溶解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5℃的0.10和0.01mol/L的Fe2(SO4)3溶液中,方铅矿的溶解存在电化学振荡现象,方铅矿电极的混合电位随时间发生有规律的波动;开放体系下由溶解氧驱动的方铅矿表面Fe^3+浓度的周期变化、方铅矿电极表面单质硫的生成及其进一步氧化溶解、以及已反应方铅矿表面的缺陷层的重新生成和再分解,都将影响每个电极反应的中问步骤,所有这些因素的耦合和反馈,将会导致硫酸铁溶液中方铅矿混合电位的振荡变化。  相似文献   
34.
从电催化的角度讨论了杂多酸的结构特性与电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通过从分子水平进行设计和改变它们结构中的中心原子、配位原子、反荷离子等来进行调节,并讨论了它们的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5.
36.
报道了氯了子诱导的镍在0.5mol.dm^-2硝酸溶液中活化-钝化过渡区电流振荡,在恒电位条件下,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升高或者电极电位的降低,电流振荡由周期性振荡逐渐向非周期性振荡转变,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的电流振荡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本文主要探讨了低压电网中零线电位升高的原因及改善措施,升高原因有:电压在零线阻抗上引起的电压降,零线断线及零线接地不良,改善措施有:零线应妥善接地,设备外壳接零也必需接地,三相负葆尽量平衡,零线截面不能太小等。  相似文献   
38.
汞原子处于激发态时,有4种能级状态,只有63P1第一激发态容易观测,而较高激发态则不易观测,本文介绍汞原子较高激发态的观测的实验方法.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39.
用计时电流法对〔Cu(HIO6) 2 〕5-/〔Cu(HIO6) 2 〕6-电对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了研究 ,估算了〔Cu(HIO6) 2 〕6-的扩散系数约为 3.3× 10 -6cm2 /S。  相似文献   
40.
利用界面电泳的方法对聚丙烯酸酯乳 液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稳定性依赖于其内在结构,因含量、pH值和交联剂含量,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用电荷密度及表面积的改变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