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0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41.
分别建立了车辆-轨道-桥梁系统的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和空间耦合振动模型,并通过功率普密度得到轨道高低不平顺的时域模拟样本,以其作为激励,分析两种模型下车辆-轨道-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振动响应。通过对比相同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垂向振动模型和空间振动模型的垂向振动响应计算结果,分析了两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442.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游伟程研究小组历经10年研究证实,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这是目前世界上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开展的干预试验中样本量最大、时间最长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和原创性,在国内外肿瘤研究中尚属首次,为胃癌的预防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研究小组采用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方法.在山东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对3400名成人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等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生。与安慰剂组比较。清除幽门螺杆菌组发生上述癌前病变和胃癌的危险度下降40%。研究还证实血清高水平VC能阻止癌前病变的进展,是降低胃癌危险性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43.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分子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黄连温胆汤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查找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利用维恩在线绘图工具获得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度值排名前3的靶点蛋白和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得到槲皮素、川皮苷、柚皮素等127种黄连温胆汤药物活性成分,并获得Akt1、JUN、TNF-α、STAT3等101个潜在靶点蛋白,涉及P53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9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STAT3、TP53、Akt1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川皮苷、柚皮素的亲和力较好,其中以Akt1与柚皮素的结合能力最强。通过分析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  相似文献   
444.
王顺琴 《甘肃科技》2020,(22):140-141+102
分析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针对山丹县中医医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75例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针对常规组37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西医治疗,针对治疗组3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总时长、疼痛评分、治疗优良率、复发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优于常规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清除幽门螺杆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5.
通过实测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辙叉区心轨垂直磨耗分布规律,并基于该规律构造了各级垂直磨耗分布曲线。针对重载条件下普速铁路60 kg·m-1钢轨12号单开道岔,基于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的理论,建立重载货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固定辙叉心轨垂直磨耗对重载货车通过道岔辙叉区轮轨接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心轨顶宽20~40 mm范围是实测心轨垂直磨耗较为严重的区域;随着心轨垂直磨耗量的增大,轮载过渡区轮轨接触力最大值和接触力过渡曲线波动性普遍增大,轮轨接触关系随之恶化,心轨与翼轨之间的轮载过渡平稳性随之下降;当轨道几何不平顺较为良好时,心轨顶宽40 mm处垂磨应控制在5 mm之内。  相似文献   
446.
采用幽门螺杆菌(Hp)灌胃法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收集小鼠血清及胃组织。通过染色法观察小鼠胃黏膜内Hp定植量及病理学改变,通过酶标记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胃黏膜HMGB1,IL-6,TNF-α,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虾青素微胶囊(ASX-MCs)可降低小鼠胃黏膜内Hp定植量,减轻胃黏膜炎症损伤,降低血清和胃黏膜促炎因子HMGB1,IL-6,TNF-α的质量浓度,并提高抑炎因子IL-4和IL-10的质量浓度;ASX-MCs可减轻Hp感染引起的小鼠胃黏膜炎症损伤,抑制血清和胃黏膜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47.
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选择车速为30 m/s、路面激励为C级的工况条件,对被动控制、模糊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并选取车身垂向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作为行驶平顺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与被动控制的悬架系统比较,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垂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8.02%、9.4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24.68%、2.49%;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悬架动挠度均方根值分别为20%、10%,峰值改善率分别为13.58%、13.58%;模糊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磁流变悬架系统的轮胎动载荷均方根值分别为0.18%、0.003%,峰值改善率分别为3.79%、2.64%。  相似文献   
448.
大数据时代下收集到的数据常含有异常值或呈现尖峰厚尾以及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针对此问题,结合秩回归和自适应弹性网(Adaptive Elastic-net )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健的变量选择方法。此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协变量之间的强相关性而且还能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能抵抗厚尾分布或异常值的影响,实现稳健的变量选择。在数值计算方面,采用二次近似和牛顿迭代算法以获得新变量选择方法的稳定数值解,仿真实验表明:新提出的方法比现有方法表现更好,特别是对于厚尾分布或异常值的情况。最后,通过对中国重要的股票市场指数——中证100指数的跟踪,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在有效样本下具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449.
基于平面滑动与圆弧滑动模式,构建了具有最危险滑动面搜索过程的崩岸概化模型.该模型耦合了坡脚冲淤、潜水位及河岸稳定性计算模块,其中圆弧滑动模式考虑了土体的垂向分层结构.采用该崩岸模型计算了2014年上荆江典型断面的崩岸过程,结果表明:在坡度较缓的断面,圆弧滑动模式的计算误差更小;在荆55断面,圆弧和平面滑动模式计算的崩塌次数分别为10次和2次,崩岸宽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1.5%和29.9%;在荆61断面分别为7次和1次,崩岸宽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6.1%.最后开展了河岸土体参数的敏感性数值试验,分析了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及土体垂向分层结构对崩岸过程的影响:随着抗剪强度参数的增加,模拟的总崩岸宽度呈减小趋势,单次崩岸宽度和崩岸次数的变化趋势与黏聚力及内摩擦角代表的力学特性有关;另外砂土层作为软弱夹层会通过增大单次崩岸宽度或崩岸次数来增加总崩岸宽度.  相似文献   
450.
明晰叠加波浪场作用下裂流三维分布特征,有助于全面深入开展海岸裂流的演化规律和致灾机理研究.为分析丁坝、沙坝和沟槽对裂流三维特征的影响,通过对沟槽内和槽外沙坝上两个不同节点位置ADV流速测量,实验研究了有槽沙坝海岸交叉叠加波浪的裂流垂向分布.结果表明:对沟槽内和沙坝上节点断面,裂流头区域表现为靠近水表面具有较大速度的表面流特征.而对于裂流颈位置则有不同,沙坝上的裂流垂向结构变化较大,沟槽内的裂流垂向数值较为均匀.沟槽内断面的裂流垂向分布符合对数分布规律.裂流沿岸速度分量表现为上大下小的规律,但对于不同周期略有不同.丁坝通过控制近岸环流系统而影响裂流沿岸速度分量的波动特征,导致沟槽内裂流的沿岸速度分量指向丁坝方向,对距离丁坝较远的沙坝上裂流的沿岸速度分量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