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146篇
丛书文集   8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20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61.
应用影响系数法求解了弹性铰平面并联3-RRR机器人的一阶、二阶影响系数,借助虚功原理建立了包含主、被动铰链弹性变形,杆件及其平台自重的连续刚度映射模型.与以往刚度模型区别在于,该连续刚度模型考虑了机构刚度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并联机器人刚度非线性映射还原.文中还结合刚度矩阵瑞利商定义了连续刚度判定指标七,绘制了刚度性能空间图,进一步探讨了该机构的方向刚度特性,为平面并联弹性铰机器人机构刚度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通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2.
耦合电感对交错并联变换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交错并联变换器动态和稳态特性的提高与耦合电感耦合度的关系,以双通道交错并联变换器为研究对象,从电路角度分析了耦合电感在正向耦合及反向耦合方式下,不同耦合度对交错并联变换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完全一致.耦合电感的设计应选择反向耦合方式,在满足变换器动态响应速度的基础上,力求稳态纹波最小,为交错并联变换器提高动态响应、减低稳态电流文波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3.
产品原型虚拟装配系统结构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对零部件繁多、大型或精密产品进行原型展示、功能分析和虚拟装配时的功能需求;针对这些功能需求设计了一种虚拟现实系统结构.基于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一种既可以分布处理又可以集成整合的系统框架.对其中主要功能模块——控制核心模块、装配控制模块、图形引擎模块、文件服务模块、数据服务模块和应用服务模块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详细研究了本系统关键技术中的三项:主动立体显示技术、可装配性评价和实时碰撞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64.
文章分析了三种不同结构的RLC并联谐振电路的输入复导纳、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Q,指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为选择RLC并联谐振电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叶栅装配间隙泄漏流对透平叶片端壁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依据真实重型燃气透平叶片参数,搭建了端壁气膜冷却实验台。采用压力敏感漆技术测量了不同质量流量比和装配间隙角度下端壁的气膜冷却特性,使用压力扫描阀测量了主流进口雷诺数和叶片表面压力分布。通过数值计算模拟了实验叶片装配间隙的流动结构,得到了装配间隙冷气出流质量流量比及射流角度的气膜冷却特性。结果表明:在装配间隙冷气出流质量流量比为0.1%~1.0%的范围内,在相同射流角度下,增加装配间隙质量流量能够提升透平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并增大装配间隙下游出口气膜覆盖面积,冷气质量流量比为1.0%时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达到最高。由于叶片端壁表面的压力梯度导致装配间隙出流集中在流道中部及出口位置。在研究的60°~90°射流角范围内,在相同质量流量比下,减小装配间隙射流角度能够有效提升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75°射流角相较于90°垂直入射条件下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增加接近一倍;射流角为60°时端壁气膜冷却有效度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66.
针对并联逆变器传统启动方式存在成本高、控制系统复杂、运行性能不稳定、易损坏可控硅等弊端,采用串联高频电感式启动,得出一种新型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967.
给出了一个通用的装配综合方法.通过构造一个对给定装配过程可能出现的每个构型,同时满足接触力有界和误差减小特性的适从矩阵G,来确保装配成功.采用最优化方法来确定理想的G值.研究表明,倒角装配的结果与RCC一致.  相似文献   
968.
目的以提高平面3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精度为目标,提出最优控制的策略。方法在状态空间构造量化机构误差性能的二次型指标,兼顾系统响应与控制能量两个方面,实现了机构误差性能最优控制,将问题归结为求解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动力学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机构实际运动对目标的轨迹误差最大值仅为0.02mm,速度误差量值更小。结论对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最优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结构参数和系统扰动引起的运动误差,且方法很容易推广到最优时间控制和最短作业路径控制问题中。  相似文献   
969.
为了合理、快速地评价装配设计方案,确保装配实施方案的优良性,提出一种装配设计方案模糊评价方法。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装配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粗糙集理论利用专家知识对评价指标进行简约,删除冗余指标,保留必要指标,并定义指标的量化方法,并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的模糊权重;最后,根据必要评价指标的属性值及相关权重,使用逼近于理想值的方法实现对可行装配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并通过与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对比证明了本方法的正确性。以某企业产品的传动系统装配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糊评价方法对装配设计方案评价结果合理,优选出的方案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70.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产生电能。然而目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率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如何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效率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设计了由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构建的电压串联及并联、生物量串联及并联共4组电池实验,对不同连接方式进行比较,燃料电池在不同连接方式下的产电效率以及对污水的处理能力均有所不同。同时也设计了升压电路,保证燃料电池的电压基本维持在680 mV左右。生物实验结果表明,电压串、并联及生物量串、并联都能使燃料电池的工作电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升压,电压串、并联及生物量串、并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燃料电池对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其中生物量串、并联对提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