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7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四川长尾鹅有长尾和短尾两种体态.其雄鸟还有白色和棕色两种类型.两类雄鸟无年龄上的先后之别,应为遗传多态.  相似文献   
62.
63.
64.
经济植物茶条槭叶部没食子酸含量与树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不同树龄的茶条械叶部没食子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茶条械叶部没食子酸含量与其树龄的关系,为茶篥械经济林的树控制提供可靠参数。  相似文献   
65.
西昆仑中带两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和可能的源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科学通报》1999,44(5):534-538
对西昆仑中带2个重要岩体进行了年代学和同位素示踪方面的研究,单颗粒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库地北岩体(404Ma)形成于加里东末期的一次岩浆活动;而阿卡阿孜山岩体中二长花岗岩215Ma的年龄测表明原被整个划入海西期的岩体实际上至少包括一部分印支期的岩浆活动。Sm/Nd同位素数据表明这2个花岗岩的源区并不均一,有地壳物质和加入且不排除壳幔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6.
67.
在太原地区,树麻雀幼鸟头骨骨化的完成约需130-180天,最早离巢的个体骨化过程结束于10月下旬,最晚离巢的个体结束于翌年2月上旬。用未骨化区域的面积可以估计离巢的时间。腔上囊的消失和骨化的完成基本同步,喙斑的褪却则比它们晚50天左右。所以,依喙斑确定种群中成、幼鸟比例时,8-11月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而腔上囊和骨化程度仅宜在8-9月使用。  相似文献   
68.
大别山金河桥榴辉岩中金红石Zr温度计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宇  李秋立 《科学通报》2007,52(22):2638-2645
对大别山金河桥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金红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 得出其Zr含量为37~118 μg·g-1, 并且同一薄片内不同颗粒之间的Zr含量存在明显差别. 应用压力校正的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 以压力上限4.1 GPa计算得到的温度(595~678℃)仍比石榴石-绿辉石Fe-Mg配分温度(846±70)℃低200~250℃, 但是比石英-金红石矿物对氧同位素温度及U-Pb体系封闭温度高150~200℃. 这指示, 金红石中Zr的扩散速率明显比Pb和O慢, 与已知的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表明金红石Zr温度高于U-Pb同位素定年体系冷却年龄对应的封闭温度. 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中降压扩散和流体参与下的退变质重结晶可能是造成金红石Zr含量降低而没有记录峰期温度的主要因素. 金红石粒间Zr含量的显著差别表明, 金红石中Zr的配分可能处于差异性扩散和退化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9.
应用压缩映像原理证明一类具有阶段结构和年龄分布的非线性生物种群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非负性、有界性和解对初始数据的连续依赖性.  相似文献   
70.
以甘肃临夏塬堡黄土剖面的土壤地层界线MIS1/2、MIS3/4的年龄作为节点控制年龄依据.MIS1/2,MIS3/4年龄的获取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南京葫芦洞石笋所测气候事件年龄,即MIS1/2为11.5ka B.P.,MIS3/4为59.8ka B.P.,将这两种气候事件年龄组成3种节点年龄控制模式,即模式1:0—59.8ka B.P.;模式2:0—11.5ka B.P.和11.5—59.8ka B.P.;模式3:11.5—59.8ka B.P.分别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运用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计算研究剖面各个层位的地层沉积时间,并将计算的相同层位年龄进行比较,同时将AMS14C,OSL测年,YD,H事件年龄与利用3种模式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计算的相应层位的年龄进行比较,结合剖面岩性和气候阶段分析研究后发现,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均存在不足,但在冰期或间冰期内,选用较准确的控制年龄作为节点,用磁化率或粒度年龄模型高分辨率确定的地层沉积时间均较接近地层沉积的实际年龄,但就两种年龄模型的相对精度和准确性而言,磁化率年龄模型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