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56篇
教育与普及   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12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41.
法国国家大加速器的4π-INDRA探测器使人们能够了解在35-95MeV/u的能区的近对称的轻和中重核反应中,融合反应的截面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42.
143.
燃料,床料,床温严重影响了气温的控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有关方案,优化锅炉运行,保证了机组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4.
李长丽  万铜铜  张琛  汪海年 《河南科学》2019,37(9):1481-1488
为了评价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在河北寒区沥青路面上的适用性,以河北张承高速某试验段为工程实例,选用韩国SK70#和SK90#基质沥青以及河北某新材料公司研发的YC型表面活性温拌剂制备温拌沥青结合料.综合考虑河北寒区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现状,分析不同温拌剂掺量对SK70#和SK90#基质沥青性能的影响,并确定YC型温拌剂最佳掺量;基于数理统计方法和Refutas黏温方程,对河北寒区YC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降黏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YC型温拌剂与基质沥青的最佳拌合时间为5 min.同一温度下,YC型温拌剂掺量对SK70#沥青针入度的影响显著性要大于SK90#沥青. YC型温拌剂的添加能显著增大沥青结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即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随温拌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YC型温拌剂对沥青的软化点无显著影响,对于SK70#和SK90#沥青,单考虑沥青的低温延度因素时,推荐YC型温拌剂最佳掺量为沥青用量的0.7%. Refutas黏温关系式能较好地表征YC型温拌沥青的黏温关系,YC型温拌剂的添加对SK70#和SK90#基质沥青的黏度降低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5.
利用Gleeble 3500开展了Fe-6.5%Si(质量分数)钢在变形温度300,400,500,600℃及应变速率为0.05,0.5,5s-1条件下的单道次压缩实验.在初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加工硬化作用使流动应力迅速增加,随着变形继续动态软化机制启动,流动应力增加量减弱.随着温度升高和应变速率降低,应变硬化指数减小.提出了通过变形温度、应变速率描述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构建Fe-6.5%Si钢中温变形过程本构方程.构建的本构方程对不同变形条件的应力预测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5.35%,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6.
循环流化床汽温系统存在大滞后、大延迟、多时变、非线性等诸多问题,针对含时滞的回路,实施自抗扰控制,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串级汽温自抗扰控制系统,利用新型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优化控制器参数,进行跟踪实验、扰动实验和鲁棒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能够使CFBB汽温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过渡过程更加平稳,系统输出几乎没有超调,调节时间缩短,并且自抗扰控制器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有较好的性能鲁棒性。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7.
148.
利用Himawari-8卫星红外图像反演降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的红外图像数据, 结合全球降雨测量计划的降水产品2AGPROFGMI, 通过将匹配的红外亮温和亮温差数据点与近地面雨强数据点一一对应, 使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利用静止气象卫星通道多的优点, 进一步建立多个以红外亮温(BT)、亮温差(BTD)以及近地面雨强为参数的二维和三维雨强查算表。通过反演试验, 找到能够较好地识别不同等级降雨强度的查算表, 其中三维查算表(BT10.4, BTD12.4-10.4, BTD6.2-7.3)对降雨事件表现出较高的检测概率(POD=0.8817)和较低的错判率(FAR=0.4042), 可以较好地判识降雨区域。  相似文献   
149.
千米级以上超大跨径桥梁已逐步应用于高速铁路建设,但桥上无缝线路更加复杂的梁轨相互作用给安全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温度作用下千米级以上超大跨径桥梁空间变形大,可能对其上无缝线路造成影响.常规分析模型无法充分体现温度对千米级以上超大跨径桥上无缝线路的影响.因此,以超大跨径公铁两用悬索桥为例,建立无缝线路-超大跨径桥梁空间耦合模型,不考虑风、车荷载的影响,分析温度作用下桥梁空间变形引起的梁轨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温度引起的钢轨纵向力除传统的基本温度力、伸缩附加力外,还包括温度作用下桥梁挠曲引起梁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新附加力—"温度挠曲力".该力导致了梁轨相对位移及钢轨纵向力均发生了不同于普通桥上无缝线路的变化.在超大跨径桥上无缝线路中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固定区",为此提出了有关"实际锁定轨温"测试与应用的新方法.可为千米级以上超大跨径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建造及养护维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0.
利用算子半群理论、 非紧性测度估计技巧和Darbo’s不动点定理研究一致分数阶非瞬时脉冲微分方程非局部问题温和解的存在性, 在非线性项满足适当增长条件和非紧性测度条件, 非局部项和非瞬时脉冲函数均满足Lipschitz条件下, 得到该问题解的存在性结果, 并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