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布依族古歌《罕温与索温》属于布依族宗教经典文本"摩经"之《殡亡经》中的一部分,由兄弟夺权和射日洪水两部分故事组成。古歌中出现鱼、龙和太阳等众多文化意象,体现了布依族远古社会这些文化意象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阶级社会建立后宗法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52.
以语言接触现象作为主要视角,通过构词语素、词义、同义词等方面比较分析平果白话与南宁白话词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3.
张眺,即叶林、耶林。山东潍县(现山东省潍坊市)人。1930─1932年为上海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人之一。本文作者系张眺之子,在调查和考释后,认为“歌特”为张眺的化名,不是张闻天的化名。  相似文献   
54.
西汉在礼乐文化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郊祀体系。《汉书·礼乐志》和《乐府诗集》中保存下来的郊祀歌和宗庙乐即是汉代礼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汉代郊庙歌辞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汉郊庙歌辞虽然是以儒家面目出现在西汉礼乐体系中的,但却带有“非雅什”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文学特色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55.
高立红 《大自然》2015,(2):64-65
生肖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已久,无论是生辰纪年,还是婚丧嫁娶,生肖文化随处可见。然而,十二生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在何处起源,产生原因和发展情况如何?"小老鼠打头来,牛把蹄儿抬,老虎回头一声吼,兔儿跑得快,龙和蛇尾巴甩,马羊步儿迈,小猴机灵蹦又跳,鸡唱天下白,狗儿跳呀,猪儿叫猪儿叫,老鼠又跟来,十二动物转圈跑转圈跑,请把顺序排;十二动物转圈跑转圈跑,请把顺序排。"一首动听的《十二生肖歌》唱出了我国十二生肖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种动物  相似文献   
56.
对于爱看美国政治剧的观众来说,这个春天不寂寞。《国务卿夫人》第一季开播,《丑闻》第四季正在热映,大家翘首以盼的《纸牌屋》第三季也将于中国春节后一次13集全部推出。美剧在中国的风靡毋庸置疑,都市类的《欲望都市》《老友记》《广告狂人》,家庭类的《成长的烦恼》《绝望主妇》《人人都爱雷蒙德》,动作类的《兄弟连》《越狱》、《24小时》,奇幻类的《冰与火之歌》《邪恶力量》、《行尸走肉》等等类型的美剧培养了大批中国拥趸。近些年来,都市  相似文献   
57.
以批判的态度解读了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中非裔美国黑人男性“奶人”自我意识的博弈,探讨了奶人从迷失自我到寻找和建构个人身份、回归民族的成长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白人男性霸权文化冲击下的女性被奴役和扭曲的深层根源以及莫里森对回归黑人文化身份的呼唤.  相似文献   
58.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在诗歌创作方面强调运用和谐的形式和鲜明的视觉形象,把音乐和图画,节奏和形象两者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实践则完全反映了他自成一体的诗歌理论。文章对坡所提出的诗歌要写“美”的唯美主义美学原则(即:一首诗应尽量简短以获得印象美的统一,一首诗音乐美,节奏美的统一以及一首诗应选择忧郁美与死亡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罗平布依族丧葬歌谣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丧葬歌谣中的祖先起源故事反映的是原始群居时代布依族先民的生活情形,丧葬歌也反映出布依族的民族发展史和与汉民族的交往情形;丧葬歌反映出布依族的宗教观:凶兆、禁忌意识和魂灵观;丧葬歌记录了布依族的丧葬礼仪和习俗;丧葬歌还体现了布依族尊老爱幼、礼让团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比较《好了歌》的两个英译本,简要讨论霍克斯与杨宪益夫妇在翻译时,基于各自的文化视角,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及由此体现的本土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