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奇特的婚礼习俗,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哭嫁歌则是这种婚嫁习俗的特定产物。在我国,以土家族的哭嫁活动最为典型、最有意义。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为研究对象,探析哭嫁歌的艺术特征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2.
《潍坊学院学报》2017,(1):18-22
《天堂蒜薹之歌》作为莫言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凭借葛浩文的翻译,走向世界,深受读者好评。小说的语言除了延续莫言作品中独有的高密东北乡地方特色外,还出现了点睛之笔的歌谣片段。小说每章开始及部分章节内部均有歌谣唱段,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拉动着观众的心理感官,也奠定了全书的悲情基调。葛浩文先生以其对原小说的深入理解,对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准确把握,在译本中再现了作品中的歌谣片段。本文拟用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分析葛浩文对《天堂蒜薹之歌》中歌谣的英译。经分析发现,葛浩文先生的唱词译本语言简洁却不乏生动,同时采用等化、深化、浅化的手法再现了原唱段的意境之美;采用尾韵、头韵、元音韵等手法还原了原唱段的音韵之美;唱词译本与原文行数相等,对仗基本工整,体现了原唱词的形式之美,葛浩文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翻译大家。  相似文献   
33.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在刘三姐歌圩中借景得到了巧妙的运用。从歌圩借景的可能性、位置的选择性、借景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借景效果的显著性等几方面分析借景艺术对歌圩审美景观和审关意境生成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思考现代景观的建构无疑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惠特曼的《自我之歌》是《草叶集》中一首长诗,内容极其丰富。"自我"是全诗的中心形象,它的含义非常多样,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结合体,是普通民众,是全人类。文章就是通过对"自我"所体现的不同含义进行分析,对惠特曼的抒情诗有更深的了解,体味它的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35.
东莞木鱼歌是东莞方言歌,里面充满了东莞方俗词语.择取其中十六个词语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36.
人与壮人都属于壮系民族,但是 歌与壮歌在审美情感、艺术特征、审美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探究其形成差异的原因,得从当时 人与壮人的生存环境,社会地位、社会心理以及与汉文化的交融深浅程度来加以考察和说明。  相似文献   
37.
以配合反映介之推传说而诞生的《龙蛇歌》,最早出现于《吕览》,并在秦汉时代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这首以"龙蛇"象喻为名的歌谣,曾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存有八种不同的异文形态。《龙蛇歌》诸种异文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貌,展示出丰富多样的民族心理和普遍情感。  相似文献   
38.
利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地中海果蝇鸣声的声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果蝇鸣声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将果蝇鸣声区分为3个部分.结果表明,地中海果蝇召唤歌为正弦波,IPI(两相邻脉冲的时间间隔)均值为2.9ms,基频约为366Hz;而其求爱歌由脉冲串组成,每个脉冲串大约持续0.1s,求爱歌的IPI均值为3.2ms,基频约为146Hz.此分析为果蝇鸣声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9.
远古的"大混唱"和先秦的"和声而歌"等群体歌唱活动体现了多声特点;汉唐以来进一步形成了和歌的多重旋律与节奏变化、"一倡众和"、即兴发挥的特征;宋元以来戏曲音乐中的多声歌唱延续了"即兴"特征.受西方文化中心论影响,中国传统多声歌唱艺术过去被视为陈旧与落后的象征,如今却因各民族传统艺术的不同特点、文化品格和学术价值等,日趋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譬如全国青歌赛中原生态、组合唱法的出现,对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从多重视角探讨传统多声歌唱艺术的传承轨迹与特点,对挖掘传统音乐资源、凸现中国音乐民族特征和个性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