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2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论广东木鱼歌的民间教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鱼歌曾广泛流行于珠江流域的粤方言区,它是一种说唱文学,也是当时广大城乡百姓娱乐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木鱼歌在被人们传唱的过程中默默地发挥着其民间教化功能。这些教化功能包括:帮助人们认识文字和获得知识,向人们输封建社会的伦理,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并使人们得到情感疏泄和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212.
中国古代对于周边少数民族聚居区采取“和而不同”的文化政策使得国家意识形态——儒家学说中的“修齐治平”思想在历史上长期浸润广大壮族地区,并形成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良性互动。“修齐治平”中的齐家思想在既是“异域”也是“旧疆”的壮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并以自身独特的口述传统演绎这些至今还发挥作用的家庭伦理。具体而言,壮族政治伦理之齐家思想包括男女婚嫁观、夫妇恩义观、父慈子孝观、妯娌手足观和邻里和睦观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3.
旨在通过对清代江南地区下层社会养蚕业的民间活动与宗教等案例的研究来考察民间宗教与技术知识的关系.该研究是对于16世纪到18世纪社会文化转变中,民间宗教对中国科技以及医学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着眼于农村养蚕业的民间宗教集会活动和宗庙如何成为文化、经济以及技术交流的中心及其如何连结同一地区中的各个社团、如何连结地方社会甚至超地方并进而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系统这一问题.到了18世纪,随着养蚕业日益重要,地方绅士与小地方官为了控制民间养蚕活动,而在城市附近创建了越来越多的蚕神庙,并创立了各类相关仪式.最后分析了民间养蚕诗歌(通常被吟诵用以崇拜蚕神)如何在宗教精神的背景下来编排养蚕方面的经验甚至很多相关的技术知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14.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215.
侗族大歌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侗族人民感悟自然和人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朴素的生态观的真实体现,是侗民族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风俗和乡土生态意识的反映。这种生态观、民风民俗和乡土生态意识是侗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根据Langacke和LakoffJohnson的体验认知观,侗族大歌的原生态文化内容源于侗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社会实践,是该民族对自然、社会、伦理道德等概念化,即对主观和客观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6.
<宝镜三昧歌>"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的偈语所用的易卦变卦原则应当是"中爻互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曹洞五君臣位"说糅合佛理易理,阐明了佛家的"理事"关系和禅修最高境界"真空妙有",被视为"佛道大纲""虚玄大道".这种儒、佛的深层次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坚实地奠定了禅宗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17.
这是一种热爱音乐的鸟儿,名叫"歌鸫"。想结识鸫这一歌唱家很容易,只要向它招招手,它就绕着你的周围翩翩起舞,歌声缭绕。满座宾客无不伸颈、笑声朗朗,一幅妙趣横生的景象。  相似文献   
218.
先秦时期,"歌唱"义主要用"歌"表示,"唱"的本义为"领唱",是一个下位词。战国末期,基于语用原则中的"不过量准则","唱"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殊隐涵义(PCI)"歌唱"义。东汉至隋,"唱"的"歌唱"义由PCI向一般隐涵义(GCI)转化,而"歌"仍是{歌唱}概念域的主导词。初唐以后,"唱歌"义逐渐成为"唱"的固有义(SM)和主导义,晚唐五代时,"唱"取代了"歌"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唱"的上位化对{歌唱}概念域的词汇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