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9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文通过论述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分析岷江上游地区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经济均衡问题,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方法对该流域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岷江上游水资源生态足迹应从水量、水能和水体三方面资源满足流域的直接需求,提供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全面保护三方面直接供给,从而全面推进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2.
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197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逐日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通过统计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天数分析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随季节的演变和年际、年代际变化,同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具有显著的向北增多的分布特征,无论干旱的发生频率、持续天数还是强度都是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安阳、新乡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干旱发生的季节性来看,易发生全省性春、秋旱,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从干旱的多年平均发生天数来看,春、夏和秋季易发生大范围轻旱,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数在15d以上;大范围的重旱、特旱不易发生.从趋势分析来看,春、秋旱呈增加趋势,夏、冬旱呈减少趋势.在所统计的年份中,1978,1988,1995,1997和2001年是干旱最严重的5年.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沙棘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以肋果沙棘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10%,20%,30%)对叶片类黄酮积累及其合成过程中相关酶PAL、C4H和4CL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和杨梅素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PEG-6000胁迫下其含量最低,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0.36%,12.84%,47.81%,63.22%;在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下异鼠李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升高,10%PEG-6000胁迫下其含量最高,比对照升高了79.99%.(2)干旱胁迫显著影响肋果沙棘试管苗叶片PAL、C4H和4CL的活性(P0.05).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PAL活性显著升高;C4H和4C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PEG-6000胁迫下达到最高.(3)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均与PAL、C4H和4CL活性负相关.尽管干旱胁迫促进了相关酶的活性,但肋果沙棘试管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4.
选取西北地区1961~2014年124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区域降水量及可能蒸散量变化特征,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探讨分析该区域四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干旱趋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降水量短缺呈增加趋势,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二者区域间差异均较大,其上升、下降趋势信度达99%及无明显变化站点分别占西北地区总站点的23.4%、0.8%、75.8%和18.5%、31.5%、50%。(2)西北地区相对湿润度表现为春季多特旱,夏秋两季多轻旱,冬季及喜温、喜凉作物生长季多中旱,且秋季呈变干趋势,其余各时段呈变湿趋势,春、夏、冬三季极为显著,空间上总体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后趋缓的趋势。(3)西北地区不同干旱发生频率总体呈现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喜温作物生长季喜凉作物生长季,而干旱频率区域分布特征与相对湿润度基本一致。(4)西北地区各时段日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在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其余各时段均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在春季、喜温和喜凉作物生长季表现为增加趋势,而在夏、秋、冬三季表现为下降趋势;相对湿度、风速在各时段均表现为减少趋势。(5)相对湿润度指数M与各时段降水量、日照时数及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最大,与各时段风速及日平均气温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5.
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2001—2019年基于 MODIS获取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反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N、TVDIE)及潜在蒸散量(PET)和实际蒸散量(ET)反演的作物缺水指数(CWSI),与土壤含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选择适用于横断山区干旱监测指标,采用Mann-Kendall 检验等统计方法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干旱在不同土地类型、海拔和气象要素影响下的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EVI反演的TVDIE与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高,更适合于监测横断山区的干旱情况.2)TVDIE监测结果表明横断山区近19 年来干旱变化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变化趋势,严重干旱主要集中分布在攀枝花市附近及湿热地带;北部则集中于三江流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附近及红原草原地区;干旱程度最严重的阶段是夏季,由春季逐渐向夏季过渡期阶段干旱面积明显增加.3)随海拔的增加,耕地分布多集中于海拔<3 000 m的地区,林地分布海拔为1 000~5 000 m的地区,草地主要生长于海拔>5 000 m的地区;19年来耕地、林地和草地中TVDIE总体呈减弱趋势,但处在高原过渡带及干热河谷周围的植被的干旱呈增加趋势.在生长季缺水期时,南部地区的植被、高原过渡带林地和北部高原的草地受干旱影响严重.4)TVDIE与日照时间的正相关性最高,与相对湿度的负相关性最高.气象因子对春初和秋末的TVDIE复合作用最强,大部分区域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6.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是生态系统固定的碳总量,作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极为重要的人文社会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GEP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生态耦合模型估算2000—2016年间每月GEP,计算干旱指数SPI( 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探究干旱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对GEP的影响.通过对模型模拟的GEP与MODIS的GE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GEP低值区间两者表现几乎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生态系统GEP存在抑制效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GEP显著减少;两者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致协同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通过该研究,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干旱对GEP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7.
郭剑峰 《科技潮》2009,(5):27-27
该方法用"多贮存"设施改变各次、各类雨水在地域内地表、地层间自然存留规律,从改变存留规律上节省雨水宏观流失量,用土壤水库动态"多贮存"雨水。既能解决耕地每棵植物全生育期内最大直接需水量,又能解决多水时段径流水在地域内、外的水土流失,还能将流失水就地转化成抗干旱水源、水量为植物利用,实现了"用地域内雨水治理地域内水危机;用地域内治水设施治理地域内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08.
尼葛丽 《大自然》2013,(4):36-3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博尔塔拉河上游河谷地带,地处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缘,县城博格达尔镇距首府乌鲁木齐市630千米。因境内有多处著名的温泉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地热温泉为名的县城。全县总面积5881平方千米,属大陆性半干旱温凉气候,博尔塔拉河和鄂托克赛尔河横穿境内,即使是最炎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9.8℃。宜人的气候造就了广阔的草原、雄浑的雪山高原和优美的河谷风光。麻黄草(Herbal ephedrae)是麻黄科植物,又  相似文献   
109.
干旱是大同市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已成为制约大同市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根据干旱发生的时间和对农作物影响程度分析干旱类型及干旱成因,总结干旱发生规律,提出防御对策,以利于防旱抗旱,为农业减灾夺取丰收做贡献。  相似文献   
110.
林小敏 《河南科技》2013,(15):197-199
基于河南省信阳气象站2000年—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对信阳市近10年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信阳市历年各种干旱类型日数,分析了干旱强度逐年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