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9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旱和高温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干旱对植物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它可以表现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如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直到开花结实.同时影响各种生理代谢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代谢、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转运、各种酶的活性和有机物质的转化、运输、积累等.本文概述了植物体对水分和高温胁迫做出的响应,既有生理上的,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气孔行为等,又有形态结构方面的适应,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小麦穗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穗光合作用的特点.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穗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远小于叶片,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较高且稳定,PEPC活性诱导增强,暗示穗器官有较强的耐逆性,旗叶是较敏感的器官.  相似文献   
13.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太原地区石质荒山造林绿化的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地区石质荒山立地条件的分析,提出了适宜石质荒山造林的5项技术措施。即适树省水、整地蓄水、保根带水、选天时抓水、栽植保水。  相似文献   
15.
王春芳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59-59,169
水分亏缺一直影响着干旱半干旱浅山地区的人工造林.近年来对造林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提高整地质量,通过降低造林密度和拉大行距汇集地表径流,采用壮苗是该地区造林成活、速生的三项基本技术措施.严格实施这三项基本技术措施,是取得人工造林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2000年干旱气候特征和成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针对甘肃省2000年春季至初夏旱和盛夏前伏旱的持续时间、范围、强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干旱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大、为近70年所少见.严重的干旱导致夏、秋粮减产、人畜饮水极度困难.干旱形成的原因是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冬性”较强,副热带高压主体面积偏小、位置偏东且偏北,偏南暖湿气流难以到达甘肃上空.这些结果对防灾减灾措施制定和实施及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西官山长柄双花木灌丛的群落特征与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研究方法,对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长柄双花木灌丛群落特征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结构特征为单优势种群落,乔木层种类少,树冠不连续,灌木层以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林下更新较差。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低,表明生境条件特殊,群落结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降水入渗与林木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地对降水的入渗能力是决定干热河谷坡地土壤水分条件和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 坡地入渗能力低是造成干热河谷土壤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岩土孔隙状况的差异, 不同岩土组成坡地的入渗能力差异较大. 片岩坡地入渗速率为1.40~8.67 mm/min, 砂砾层坡地为6.33 mm/min, 砾石层坡地为0.69~2.20 mm/min, 轻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6~1.3 mm/min, 强度侵蚀泥岩坡地为0.03~0.63 mm/min. 泥岩坡地土体黏重板结, 入渗能力弱, 天然降水入渗少, 对土壤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少. 在干旱季节土体极其干旱, 林木生长停止, 甚至受到干旱的生理伤害枯死, 林分生产力低, 极难恢复森林植被. 片岩坡地、砾石层坡地、砂砾层坡地等石质山地土体裂隙发育, 入渗能力强, 天然降水入渗多, 对土体水分的有效补充较多, 在干旱季节岩土深层有少量有效储水供林木吸收利用, 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的水分需要, 林木生长较泥岩坡地上的林木生长快, 林分生产力高. 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应针对不同坡地类型生境的土壤水分条件, 主要依靠优势生活型植物种类, 进行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 建立起植被与生境土壤水分条件的群落生态关系, 方能达到成功的目的. 另一方面, 增加降水入渗的造林整地措施和集流入渗的工程措施是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主要技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华北汛期降水多尺度特征与夏季风年代际衰变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戴新刚  汪萍  丑纪范 《科学通报》2003,48(23):2483-2487
研究了近50年华北汛期降水的频谱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与夏季风衰变之间的关系. 小波分析表明华北汛期(7~9月)降水年际尺度成分约占总方差的85%, 其演变代表了华北降水的基本走势. 近30年降水年际尺度部分发生了很大变化, 准5年谱消失, 准2年谱逐渐减弱, 1977年后降水年际变化十分微弱. 与此同时, 夏季风也呈现明显的年代际衰减. 计算表明, 华北汛期850 hPa平均经向风的演变以年代际尺度成分为主, 其演变特征与汛期降水非常相似, 且与降水序列及其年际尺度序列都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华北夏季风的年代际衰变可能是华北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 伴随20世纪60和70年代东亚季风的两次年代际突变,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年代尺度的旱、涝更替, 而华北却从20世纪60~70年代的部分地区少雨发展成80~90年代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棉铃虫、红铃虫的危害,棉区干旱问题,一直是制约棉花增产的主要因素,因此选育出抗虫耐旱杂交棉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湘文1号杂交棉具有高产,铃大,吐絮畅等优点,又具有抗虫耐旱、耐病等重要特性.1选育经过1993年从种植泗棉2号棉花品种的田块中,发现变异单株,经三年的提纯复壮,表现出植株高大,茎杆光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