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1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210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315篇
教育与普及   2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8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70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85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养羊业也随之有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羊肉产量明显高于羊只数量的增长。羊的使用价值又广泛,从而使羊在畜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正是因为羊全身都有经济价值以及人们对此的需求,致使山羊养殖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仍旧是一种缺乏统一指导、难以形成产业化的家庭分散饲养的经营模式,从而使得常见养病的经常性的产生并且流行趋势加重,如何防治羊病发生的问题也愈显突出。因此,该文针对我国常见养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2.
建立一套高效的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筛选方法是解决破乳剂产生菌筛选困难的主要途径,利用这种方法从大庆油田采油废水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种乳状液均具有破乳效能的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该菌对这两种乳状液在20 h的破乳率均可达90%以上。生理生化鉴定及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株编号LH1。实验发现,LH1菌的有效破乳成分为胞外代谢物质,低温、高温及超声破碎处理均对其破乳活性无明显影响,说明破乳菌LH1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致病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的高危致病因素。方法:对接受筛查的胎龄≤34周或出生体质量≤2 000 g的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并对ROP高危致病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完成筛查的219例早产儿中,21例(42只眼)发生ROP,占9.6%,其中阈值病变6例(12只眼),占2.7%。单因素分析显示,ROP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孕周、首次救治医院有无新生儿急危症监护室(NICU)、吸氧5 d、窒息以及贫血等6项高危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质量、孕周、吸氧5 d、宫内窘迫等4因素与ROP发生有相关性。结论:ROP的发生与孕周短、出生体质量低和吸氧时间长等各致病因素间的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4.
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多发于火鸡和雏鸡.最近,某火鸡养殖场在火鸡40日龄时相继出现采食量减少,缩头拱背,羽毛松乱,翅膀下垂,消瘦,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下痢,个别病火鸡头面部皮肤略发紫等症状,发病率为30%,病死率达10%.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以及经剖检观察特征性病变与病原学检查,诊断该病为火鸡组织滴虫病.随即隔离病火鸡,并用甲硝达唑进行治疗,同时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用左旋米唑或丙硫咪唑片驱除鸡异刺线虫,使火鸡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转愈.  相似文献   
185.
马玲 《榆林科技》2009,(3):26-27
本文阐述了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86.
研究RIP防治内植物葡萄球菌感染的效果,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RIP组、左氧氟沙星组(左氧组)、左氧氟沙星+RIP组(联合组).将在金葡菌菌液浸泡过的涤纶材料植入到大鼠皮下囊内,观察各组动物的生命体征和存活情况.7 d后处死各组存活动物,取出内植物,对其表面附着的细菌进行计数分析.术后7 d,空白材料表面有大量细菌存活,并形成生物被膜;而RIP组和左氧组涤纶表面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RIP组和左氧组之间无差别;联合用药组只检测出极少量细菌,明显低于其余三组(P<0.001).说明RIP与抗生素联用可有效降低模型动物的死亡率,抑制金葡菌引起的内植物感染.  相似文献   
187.
背景:志贺氏菌感染能造成人类出血性腹泻,此菌常带有一大型毒性质体,以携带第三型分泌系统及相关致病基因,并透过此系统释放作用蛋白,协助菌体侵入人类肠壁细胞,操控细胞功能,以利在细胞中存活及增殖.IpaH家族蛋白是作用蛋白中较特别的一群,志贺氏菌常带有数个IpaH家族基因,除了在毒性质体上,经常同时存在染色体上.从蛋白质结构上来说,IpaH家族蛋白皆由两个功能性区域组成,其C端均为E3泛素连接酶,而N端在不同IpaH家族蛋白则具有不同的白氨酸重复序列,可能结合不同的目标蛋白,最后将其泛素化.其中IpaH4.5、IpaH7.8、IpaH9.8在侵入宿主细胞后才释放:目前已有研究发现IpaH4.5和IpaH9.8的目标蛋白,其他IpaH蛋白的目标蛋白和功能则仍未知,因此我们希望利用酵母菌双杂合技术找出IpaH7.8的目标蛋白.方法:使用酵母菌双杂合系统筛选,接着将可能的候选蛋白,以其在细胞内的分布、伪阳性的可能性、与IpaH7.8交互作用的强度等,作进一步评估,最后以共同沉淀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经酵母菌双杂合系统筛选后,我们得到6个候选蛋白,其中多数参与细胞的代谢反应.其中一候选蛋白-RAD50,主要分布在细胞核,而我们直接在细胞中表现IpaH7.8 N端和绿色萤光蛋白的融合蛋白,也发现绿色萤光聚集在细胞核,因此推测RAD50为候选蛋白的可能性最高.将IpaH7.8和RAD50进行共同沉淀,显示两者在生物体外的条件下可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8.
生物膜和生物膜形成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生物膜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生物膜巾除了水和细菌以外,还含有细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吸附的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及DNA等细菌裂解产物.介绍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并综述了近年来医学领域以几种成膜力强的条件致病菌为研究对象,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细菌细胞表面结构鞭毛、纤毛、胞外聚合物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等细胞因子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将50%退菌特、80%杜邦万生、72%杜邦克露3种药剂用于20 a生红松人工林内蜜环菌根朽病防治试验.发病状况分为5个等级,对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统计假设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防治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投入产出比达到1∶167.  相似文献   
190.
为开发高效除磷脱氮技术,研制了将MBR与A2桙O工艺有机集成的新型MB(A2/O)组合工艺。研究 了MB(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好氧、缺氧摄磷性能及微生物特性,并分析了其机理。结果表明:在 MB(A2/O)系统中,聚磷菌约占活性污泥总量的20%~40%,其中大量存在能够利用NOX-N作为电子受体 进行反硝化除磷的DPB,约占聚磷菌数量的35畅66%~67畅83%。好氧摄磷的平均速率为2畅30mgP·gMLSS-1· h-1,最大摄磷速率为5.44mgP·gMLSS-1·h-1;缺氧摄磷的平均速率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