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5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以废弃物普通玉米芯和城市污泥为研究原料,通过碳酸钾改性、碳化方法,制备玉米芯-污泥基改性复合活性炭吸附剂。同时,探究了不同复配比例吸附剂受添加剂量、粒径、废水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优化复合吸附剂的复配比,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S)、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检测分析。研究表明,玉米芯与污泥的复配比为1∶3、粒径为0.83mm吸附剂受废水初始浓度影响较大,当废水初始浓度为50mg/L污泥基改性复合活性炭可适用于吸附低浓度重金属Cd~(2+)废水,实现低浓度Cd~(2+)的固化转移。  相似文献   
72.
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两相厌氧生物技术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经过AMBR和EGSB反应器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91%,SS去除率达到67%;进水在产酸器AMBR反应后,pH值由6.8降至5.86,VFA由1265 mg/L升至3862 mg/L,酸化效果较好;经产甲烷器EGSB反应后,pH值和VFA分别为7.61和206 mg/L,产甲烷效果良好;经过后续工艺SBR处理后,出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3.
某光伏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浓度含氟含氮废水,其废水处理站的“三级物化除氟+两级A/O除氮”工艺采用一般工业废物硫酸钙污泥作为钙源替代氯化钙及石灰石以降低运营成本.经监测评价,其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中污染物浓度值满足GB 30484—2013《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DB 51/190—93《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排放标准值,说明采用硫酸钙污泥作为钙源的替代原料除氟,实现了“以废治废、循环利用”的技改目的,其技术性及经济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4.
针对污水处理过程的高度非线性、进水流量及水质变化剧烈、各状态变量之间存在强耦合关系等特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方法,以污泥龄作为运转控制参数,调节排出污泥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在线调整输入变量的隶属函数、优化控制规则.将其应用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中,可以快速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使污泥具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沉淀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5.
王联  魏立安  李海滨  李飞 《江西科学》2006,24(3):296-299
采用差热天平对南昌市青山湖污水厂的2种剩余污泥(消化前和消化后)进行TG-DTG-DSC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未经消化的干基污泥的热解过程中有2个失重峰值。利用实验结果对2种干基污泥的热解表象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求解了2种污泥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A、活化能E及反应级数n,得到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76.
采用无机酸作为浸出剂对不锈钢酸洗污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浸出,在相同条件下,各种酸的浸出效率顺序为:硫酸 >盐酸 >硝酸.讨论了硫酸浸出酸洗污泥时浸出时间、硫酸浓度、液固比和温度等条件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浓度和液固比对镍铬的浸出率有较大的影响,而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液固比为6:1、温度为30℃、硫酸浓度为3 mol/L以及浸出时间为90 min的条件下,污泥中镍、铬、铁和锰的浸出率分别为99.3%,99.2%,99.8%和93.2%,残余污泥中镍铬含量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7.
随着污水接管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中产生的剩余污泥量也持续增加.剩余污泥由于含水量高且脱水困难,其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目前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近年来,电化学氧化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方法由于具有反应条件简单、操作容易及反应高效低耗等特点受到关注.以RuO2/Ti为阳极,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电化学氧化处理污泥的最佳条...  相似文献   
78.
为进一步探究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处理市政污水的效能,研究了新兴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电活性生物膜(EAB)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DBP质量浓度对EAB电化学活性、主要成分、微观形态、空间结构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  相似文献   
79.
采用固相萃取/超声辅助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市政污水厂污水和污泥中15种典型抗生素的同步测定方法.污水样品经过滤、酸化及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污泥样品用体积比为3 ∶ 1的McIlvaine缓冲液-乙腈和Mg( NO3 )2-NH3·H2 O超声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以体积分数为0. ...  相似文献   
8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餐厨垃圾的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厂的新扩建及升级改造在提高污水处理量的同时也增大了剩余污泥的产量,如何有效处理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过程中,脂质、氨氮、盐分、辣椒素、微塑料和抗生素等抑制性物质对厌氧共消化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总结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预处理方法去除抑制性物质,添加生物炭、零价铁等强化性物质,以提高厌氧共消化的效能与稳定性;归纳了在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处理中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碳捕获、热解、微藻等技术与厌氧共消化技术相结合的耦合技术,从而减少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处理过程的碳排放,旨在为未来餐厨垃圾与剩余污泥厌氧共消化处理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绿色低碳处理,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