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唐季娜 《科技信息》2009,(2):124-124
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涵化和融合,伊斯兰教文化和突厥文化相互渗透、整合,经过对多元文化扬弃、纳新、吸收、发展后,终形成了一种以突厥各民族传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突厥——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102.
103.
给出了测地图中8-圈及其割线的结构形式,并得出了一个图是直径为3的测地块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4.
连茂伟  任维民  鲁隐 《科技资讯》2012,(9):93+95-93,95
为了对阜新太平区局部沉陷区拆旧地块是否可恢复为耕地进行评价,需要对沉陷区拆旧地块的稳定性和危害性作出评价。根据太平区政府提供的沉陷区拆旧地块土地范围角点坐标以及下伏煤矿煤田平面图和剖面图,通过利用概率积分法对沉陷区拆旧地块进行沉稳分析。结果表明:拆旧地块下伏煤矿,由于采高不大,埋深较大,下沉量较小,地表移动延续了近2年至3年,所以不影响沉陷区拆旧区地块恢复为耕地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5.
陈美 《科技资讯》2013,(26):221-222
地块统一编码,即在建设用地报批时以地块为单位统一编号.开展地块统一编码工作,是实现土地息信化管理、地籍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的必要手段.文章结合海南实际,对海南建设用地报批地块统一编码存在问题及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06.
褚福侠 《河南科技》2004,(12):18-18
发病症状。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茎部,有时也散生于侧根和支根上。根癌初生时为乳白色,光滑柔软,以后渐变为褐色到深褐色.质地变硬,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小的仅表现为皮层突起一点,大的如鸡蛋,形状不规则。受害病株,发育受阻,叶片变小、变黄,植株矮小,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大田调查,一般发病株率为5%-10.5%,严重地块发病株率为34.4%,一般造成减产10%左右,较重的地块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07.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了解祁连地块起源与演化, 利用SHRIMP U-Pb定年法获得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2个片岩、2个花岗片麻岩和1个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的锆石年代资料. 2个片岩单颗粒碎屑锆石共有61个具地质意义的年龄资料, 其锆石年龄分布于0.88~3.09 Ga之间, 主要介于1.0~1.8 Ga, 约占70%, 峰值在1.6~1.8 Ga, 部分在2.0~2.5 Ga之间, 约占20%, 其余零星分布在太古代及新元古代. 2个花岗片麻岩锆石年代为(930±8)和(918±14) Ma, 1个糜棱岩化花岗片麻岩锆石年代为(790±12) Ma, 分别代表两次岩浆活动的年代, 可与扬子地块新元古代晋宁运动早晚两期的岩浆活动对比. 本研究工作和前人的资料共同表明, 祁连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碎屑锆石年代广泛分布在元古代, 明显与华北地块在新、中元古代时为一稳定地台有所不同, 而与扬子地块前寒武纪基底岩石的年龄频谱相似. 再加上钕同位素模式年龄(TDM)、地层学及古生物生态的证据, 推论祁连地块并非由华北地块裂解出来再拼贴回去, 而是与扬子地块有较强的亲缘性, 在新元古代时同属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大约在震旦纪末从冈瓦纳大陆裂解出来, 形成当时原特提斯大洋中的陆块, 并于早古生代时随古祁连洋的闭合, 与阿拉善地块聚合形成北祁连褶皱带. 因此, 认为古祁连洋其实就是原特提斯洋的一部分, 北祁连蛇绿岩属原特提斯蛇绿岩. 此外, 早古生代时祁连地块发生明显的大陆再活化作用, 此作用与柴北缘大陆板块的深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8.
Re-Os dating of the Raobazhai ultra mafic massif in North Dabie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The ultramafic massif at Raobazhai in North Dabie is located in the suture zone between the Yangtze craton and North China eraton. The Re-Os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massif are used to decipher the origin and tectonics of the ultramafic rocks involved in continental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Fiftee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ive drill holes along the main SE-NW axis of the Raobazhai massi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the samples show lin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MgO, Yb and Al_2O_3. This suggests that the massif experienced partial melting with variable degrees and is from fertile to deplete in basaltic compositions. Nine selected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Re-Os isotope compositions. Re contents range from 0.004 to 0.376 rig/g, Os contents from 0.695 to 3.761 ng/g, ~(187)Re/~(188)Os ratios from 0.022 to 2.564 and ~(187)Os/~(188)Os ratios from 0.1165 to 0.1306.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massif is a piece of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with variable depletion. Using the positive corre  相似文献   
109.
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5万聂拉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开展了系统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古地磁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到白垩纪喜马拉雅地块始终位于中、低纬度区域(22—13)°S,不存在向东张开的大Tethy洋.晚白垩世后,这个地块快速向北移动.整个显生宙,喜马拉雅地块在北向移动过程中整体上表现为顺时针转动,而且从始新世到上新世、早更新世旋转角度进一步增大;在晚侏罗世,喜马拉雅地块位于18.6°S,到了早白垩世,已南移至22.4°S,推断在雅鲁藏布江原先的特提斯洋形成于晚侏罗世,扩张期在早白垩世;从始新世以后,由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陆陆碰撞)而导致印度板块北部,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约800km,显示该地区地壳缩短以褶皱、冲断为主.  相似文献   
110.
一、大垄宽幅套种覆膜花生 在小麦收获期较晚、种植夏直播花生热量不足、土壤肥力中等偏低、小麦每亩产量低于400千克的地区或地块,应采用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