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0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5—芳基取代亚甲基巴比妥酸的制备和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比妥酸具有固定的环状结构,是一个较强的有机酸,易与芳醛反应生成Knoevenagel类型缩合产物。这些产物易被硼氢化钠还原成5—取代巴比妥酸。  相似文献   
72.
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中,巴比妥酸或硫代巴比妥酸与芳香醛发生Knoevenagel型缩合反应,以85%~93%的产率生成相应5-亚烃基巴比妥酸或硫代巴比妥酸衍生物。  相似文献   
73.
<正> 引言 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作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可以说是其中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思想又最复杂的作家。当他来到这个世界,就仿佛耶稣基督降临尘世,注定要经受苦难的考验。贫困、疾病、苦役、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痛苦现实……在这个人与社会的双重苦难的挤压下,陀思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喜辽妥外涂在治疗早产儿脂肪乳外渗引起局部水肿、疼痛、皮肤变性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18例,采用将患处的渗出液挤出后,再用喜辽妥外涂的方法处理;对照组16例,采用传统50%硫酸镁湿敷患处,比较两种方法在治疗脂肪乳外渗后肿胀、疼痛、变性坏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x^2=4.33,P〈0.05)。结论采用将患处的渗液挤出后,再应用喜辽妥外涂患处治疗早产儿脂肪乳外渗效果良好,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杨珍  郭小玲 《甘肃科技》2012,28(8):144-145
观察透皮吸收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将180例婴幼儿喘息性疾病配对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组咳喘、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显效快,给药途径方便,临床依从性好,值得儿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6.
甄永辉 《科技信息》2013,(1):479-479
氰化物是水质化学成份测定的重要指标。目前比色法测定氰化物,采用的是异烟酸—巴比妥酸光度法。在检测水质中氰化物时,当加入异烟酸—巴比妥酸后静置过程中出现了絮凝物现象,本文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各种可能性推测,并对最可能导致絮凝物产生的原因予以证实。实验结果表明,氯胺T有效氯太低是造成絮凝物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类精神现象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精神自渎,具体表现为精神上自我蔑视、自我折磨和自我嘲笑,并且在这种自轻自贱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感.精神自渎现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主要表现在三种人物形象上:一类是以自嘲为乐的"贵族老爷",另一类是在屈辱的褶皱里体验出快感的"穷人"和"小丑",第三类是以"地下室人"为代表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极为简单、快速、去除杂质能力强、提取率高的硅藻土提取肝中巴比妥类药物的方法.方法:肝匀浆用6%高氯酸沉淀蛋白,上清液过硅藻土柱,二氯甲烷洗脱药物,洗脱液挥干用0.45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该溶液等分为两份,再分别制成pH10和pH14水溶液,以pH10溶液为参比,测定pH14溶液的紫外二阶导数光谱进行药物检测.结果:该法提取率在102%-93.4%,检出限均低于0.8 μg/g,变异系数小于2.2%,线性范围0.5~5.0 μg/mL.  相似文献   
79.
进展胃癌患者往往失去手术等根治性治疗的机会;但目前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贝伐单抗(Bevacizumab)等分子靶向药物对胃癌极不敏感,仅有少数患者能够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治疗获益。检测肿瘤抑制因子PTEN上调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在胃癌细胞系中使用PTEN的抗体检测其表达水平。在最为公认的胃癌研究模型BGC-823细胞中利用脂质体转染PTEN的表达载体,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系列浓度梯度的Trastuzumab处理胃癌细胞;并计算抑制率和IC_(50)值。在此基础上,利用MTT和Transwell等技术检测转染PTEN的表达载体对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的影响。使用蛋白印迹方法(Western Blot,WB)检测PTEN对HER2下游信号通路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是PTEN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极低,过表达PTEN能够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作用。PTEN能够上调Trastuzumab抑制BG-823细胞的增殖、锚定非依赖性生长、体外侵袭/转移作用。说明PTEN具有对Trastuzumab杀伤胃癌细胞有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新桥医院独创的西妥昔单抗联合CPT-11,L-OHP治疗方案对2009年8月—2011年5月入院确诊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患者22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一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有效率达100%,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达68.18%;发生率最高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其次为皮疹,分别为77.27%和72.73%,较常规治疗方案小;从毒副反应分级来看,该方案出现的毒副反应大部分集中于Ⅰ~Ⅱ级,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CPT-11,L-OHP治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肿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控.通过对不良反应的进一步研究,能使该方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临床治疗晚期肿瘤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