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4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争议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聃 《海峡科学》2008,(4):71-72,75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之一<夜色温柔>自发表后,就倍受争议.该文拟通过探讨这一争议,以期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2.
铭心 《创新科技》2011,(5):8-13
<正>3月28日,针对轰轰烈烈的"百度文库门"事件,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称,"如果管不好百度文库,就关掉该产品。"此后两天,百度火速删除违规文档,并悄然上线版权合作平台,推出销售分成、广告分成两种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93.
江琼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29-32,93
"未名四杰"是五四后期重要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力军,他们对未名社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文学翻译与创作促进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品具有鲜明的皖西地域特色。在他们的影响下,涌现了一个在中国文坛活跃大半个世纪的霍邱作家群。  相似文献   
94.
"30省作协主席小说巡展"活动反映了所有创作者都将离不开网络的现实.传统作家在网络上写作使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在创作、传播、阅读上相互了解,相互促进,为文学发展寻找到新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95.
《瑞普&#183;凡&#183;温克尔》是美国早期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作家创造性地移植欧洲的民间传说,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后整个社会的动荡现实。  相似文献   
96.
<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一文,对以鲁迅为首的中国现代作家从人格到作品都给予了批判和否定.其论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是当今文坛大捧大贬文风的表现,是不能任其发展的.我们需要严肃认真的文学评论.以鲁迅为首的中国作家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97.
20民日本的文学交流多姿多采,但目前研究工作存在不少盲区。本文从日本宾中译本、日本作家以中国历史和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作家与中国作家的交往史应该正视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等方面予以论证,强调必须扩大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8.
成秀萍 《镇江高专学报》2000,13(3):26-28,88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除了社会的影响和文体的演变外,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作家的潜意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存在假象-神道实有,二是志怪小说作家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关于生死、情爱、安全等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99.
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觉醒,都是伴随着西方的女权运动而起的.相比较而言,颠覆父权体制的文化秩序、颠覆男权制度是张爱玲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作家文学创作的共同点;不同的是,两者的叙事角度、叙述方式大相径庭张爱玲是远离自身地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关注旧式家庭中旧式妇女的命运,而90年代女性主义作家的写作是一种纯粹的女性写作,她们只关注女性自身,把那些极端的女性经验作为叙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当代文坛,她被誉为“西藏的马丽华”。她优美、独具魅力的文风,在文学、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广泛涉猎和知识积累,特别是纪实散文作品信笔由缰,娓娓道来,旁征博引,情怀深厚,极具个人特色,深得读者喜爱。她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文联和西藏作协副主席、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且著述甚多,笔耕不辍,已出版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20余部,其中多部已被译为英、法等文种,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如代表作“走过西藏”系列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藏东红山脉》)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史读物《风化成典》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小说《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她参与编导的电视专题纪录片《西藏文化系列》(1993年,共12集)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受《西藏大学学报》编辑部委托,我们对马丽华进行了专访,力求以马丽华走过的文学之路、她对西藏的深情热爱以及西藏题材作品的创作历程为脉,围绕其创作中的西藏情结、文学风格以及对西藏历史文化和高原自然科学的涉猎等方面,展现出一代高原文人奉献西藏的精彩人生历程,诠释了她对西藏文学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对西藏文学发展的殷切期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