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雷乐中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7,(1)
乡土工艺是直接导源于劳动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与传统的上层(宫廷)工艺相对的所谓“民间粗器”。透过它深层次的民俗文化背憬,我们将清晰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生不息”的韧性进取精神。巴人的乡土工艺正是在这点上体现出它独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22.
杨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9(2):5-7
南北朝至宋,今渝鄂湘黔数省交界地的"蛮"系民族中,尤以巴人后裔冉氏、向氏、田氏发展最快.他们各率部众,屯据三峡,称雄渝东南,在中国少数民族历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其后裔主要演化成当代的土家族,继续在今天的重庆民族大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3.
杨帆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6,28(4):17-19
三峡宜昌地区音乐文物出土较多.以宜昌地区出土的錞于为例,到目前为止,共出土至少13批,共16件,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珍贵的"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24.
25.
习明山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0,(1):11-12
古文献记载早期巴人发源于武落钟离山,学术界经过争论,一般认同长阳假山即武落钟离山。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撰文从6个方面论证长阳柳山即古籍所载武落钟离山。笔者认为,此6条依据不足于得出柳山即武落钟离山的结论,言柳山即武落钟离山还存在5大疑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6.
27.
何知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6)
巴国春秋、公孙跃马、刘备托孤。重庆奉节白帝庙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悲壮沧桑的历史画卷。时代变迁,世事湮没。白帝庙究竟因何而建,后人妄说种种。传统的说法认为,白帝庙廩源出于祭祀西汉末年蜀中称帝的公孙述而建。然而笔者认为,古代巴人祭祀族神君白帝天王才是白帝庙始建的真正源由。 相似文献
28.
王善才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5,27(6):5-8
古代巴人,是活动于我国南方长江中游一带地区的一个旺盛的民族,强悍的民族,有许多传奇和优美的历史故事。但由于历史久远,历史文献记载尚有不少疑难问题。因此,对于巴人的起源地望一直存在多种说法,未能形成共识。直到近1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鄂西清江长阳发现了我国早期巴人的典型遗址一香炉石遗址和大批夏商周时期的巴文化遗物之后,巴人的起源之谜,才终于成功揭秘。 相似文献
29.
朱世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1):118-123
巴人的青铜文化自夏商时期开始萌芽,历经西周到春秋时期的逐步发展,直到战国及两汉时期才进入其兴盛时期.与中原地区相比,其时代较晚、规模较小,是巴族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族习性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30.
在三峡地区一些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常发现有用于占卜的甲骨,甲骨的原料主要选用于鱼鳃骨和龟腹骨,与北方中原地区的甲骨原料多用牛肩胛骨、龟甲及鹿、羊、猪骨等有一定差异。三峡地区甲骨上的钻孔数量是由早期数量少到晚期逐渐增多。甲骨的制作方法除了受到北方中原甲骨文化的影响外,其自身特色也十分明显。三峡地区的甲骨无文字,而北方中原地区甲骨上多刻有文字。从甲骨使用的时间上看,甲骨延续时间长。通过对三峡地区商周时期巴人遗址中的甲骨研究和分析,可明显观察出其甲骨自身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而为“巴文化土生土长说”的观点提供出一些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