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7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CortexA9处理器OMAP4460作为核心处理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算法,设计了一种嵌入式实时侦测车道线偏移的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在路况复杂及不同光强干扰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2.
基于动态区域规划的双模型车道线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车道偏离预警以及前方车辆识别系统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区域规划的双模型结构化道路车道线检测方法。通过基于模板的腐蚀、膨胀处理改善了图像预处理效果。根据“微元”理论进行图像动态细化分区,对各区域局部独立识别,整体综合分析,最终利用直线和B-样条曲线双模型完成车道线拟合。 实车试验证明,直线/B-样条曲线双模型拟合,提高了算法对不同车道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8处紧急避险车道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的收集与分析,运用拟合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当外侧车道交通流小于500veh·h-1时,车头时距符合负指数分布.考虑主线外侧车道交通流量、失控车辆的速度与失控车辆汇入的临界间隙,应用微分法求导得到失控车辆汇入主线外侧车道的汇入概率模型.通过分析失控车辆汇入主线外侧车道的换车道驾驶行为,得到了不同路面状况下车辆汇入临界间隙.在保证失控车辆95%的汇入成功率条件下,计算不同路面状况、主线外侧交通流量与驶入速度下的辅助车道长度设置值.  相似文献   
44.
由于历史原因,中小城市的商业网点通常沿着主干道的两侧聚集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吸引点,导致主干道超负荷运行、路网流量失衡,交通流存在交通组成复杂、机非混行、横向干扰严重等问题。针对商业区主干道规划过窄,拓宽道路受限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混合车道与单口放行结合、将主干道禁左的两种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以普洱市的主干道为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利用仿真软件TransModeler对两种方案进行了仿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交叉口平均延误低于现状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45.
结合分块Hough变换与Kalman预测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分块Hough变换与Kalman预测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车载摄像机采集的道路图像,在极大的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能够对弯道处的车道线进行有效的检测。这种采用分块变换与预测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计算量,提高车道检测的实时性。实验表明,本文方法既可以得到稳定的检测结果又能提高检测的速度,同时继承了Hough变换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46.
避险车道末端的消能轮胎是对制动床上失控车辆进行强制减速消能的设施,消能轮胎的布置方式影响消能性能.为此,首先利用LS-Dyna软件建立8R22.5轮胎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次对轮胎进行径向压缩试验和轴向压缩试验;最后使用整车模型与消能轮胎分别进行水平堆放和竖直堆放碰撞试验.从失控车辆速度、加速度以及碰撞接触力等方面分别对两种堆放布置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竖直堆放布置方式的消能轮胎的制动效率比水平堆放高,且更适合运用于场地条件受限制的避险车道末端;采用水平堆放布置方式的消能轮胎在最大吸能量以及对车辆及乘员的保护性能方面效果更好,场地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采用水平堆放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47.
在中国不同省份收集了20个道路断面的计重收费数据,并在25条道路上进行现场交通摄像与数据读取,分析道路的方向分布系数、车道分布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向分布系数一般为50%~60%,而重交通方向当量轴载作用次数在总作用次数中所占的比例为50%~85%.当两个方向交通荷载特性存在明显区别时,应对两个方向的路面结构分别进行设计.交通行驶方式对车道分布系数有明显的影响.对于双向两车道道路,高速公路的车道分布系数较大;而对于双向三车道道路,非高速公路的车道分布系数较大.分别对高速公路和其他公路提出了车道分布系数的推荐值,供路面结构分析和设计之用.  相似文献   
48.
文章从通行能力出发,结合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厦门至成都公路(贵州境)毕节至生机段的实际工程,对山区高速公路设置爬坡车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9.
基于视觉的智能车辆定位问题是自动驾驶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在某些有效近景特征不显著的场景中,由于参与计算的特征数量不足,会导致位姿估计精度下降甚至失效。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车道线检测的相机位姿估计方法来提高位姿估计精度。首先,设计了一套基于自适应感兴趣区域和几何结构筛选法的车道线检测算法,精确检测到了左右车道线的内、外侧线;其次,对车道线区域内的点进行帧间匹配,得到新的匹配点对,并根据V视差图拟合出地面视差方程,求解出属于车道线匹配点对的准确视差值;最后,将这些匹配点对与ORB方法提取得到的匹配点对融合,共同参与相机的位姿计算。经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算法提高了位姿估计结果的精度,解决了某些场景中有效特征点不足导致的位姿估计失效问题,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50.
应用跟驰理论,引入两车道优化速度的权重组合来刻画驾驶员换道趋势, 同时考虑多前车速度差信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两车道的微观跟驰模型. 在此基础上,基于交通流微观和宏观参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将上述跟驰模型中的微观变量转变成宏观变量, 进而建立了一个两车道宏观动力学模型.由于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对驾驶行为的影响,该模型更符合实 际交通状况.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交通中的冲击波和稀疏波,且避免了特征速度大于宏观车流平均车速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