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综合类   2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儿歌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儿歌的教学要求: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和想象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达到新课标所提的要求,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2.
贾平凹创作的诗歌或采集的民歌、哀歌有时重复出现在自己不同的小说中,这种重复既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才气,也承载了作者的哲学理念,揭示了作者深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3.
左权民歌的旋律发展方法在左权民歌中最具地方特色。色彩性乐汇是左权民歌旋律的编唱、演变过程中最为灵活、最不稳定的成分。左权民歌中乐句的组合以重复组合为主,并且通常出现在衬腔重复句与原乐句中,对整个左权民歌的旋律起到了稳定、巩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4.
班冬丽 《科技资讯》2010,(31):238-238
本文从河南民歌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分类出发,试图从更广的范围分析河南民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5.
赵峻 《咸宁学院学报》2012,(12):116-117
几千年来,鄂南地区的劳动人民在这块丰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民歌就是这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民歌有号子、田歌、小调、风俗歌、灯歌、儿歌等体裁,这些民歌给创作带来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富饶的民间资源是创作的基础.鄂南民歌是鄂南人民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本文对鄂南民歌的旋律特征与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6.
六言诗起源于骚雅,在汉魏六朝成型,在唐代成熟,在宋代发展到高峰,并对其杞诗歌样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六言诗的发展,从未能脱离民歌的滋养。六言诗在文人中也曾出现过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因其与歌曲脱节,难以驾驭,始终未能成为诗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7.
要在产业化视阈下进行民歌精品化创作,除了思想上要明确它与以往纯文学中“精品”的不同之外,还要进行签约制、外援制和聘请制等机制创新,实行自主型创作、联合型创作以及外来型创作。  相似文献   
128.
要在产业化视阈下进行民歌精品化创作,除了要思想认识到位、进行机制创新,还要做到形式创新。也就是要充分发掘、利用广西丰厚独特的民歌文化资源,进行形似型创作、神似型创作和对应型创作,创造出富有艺术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歌曲作品。  相似文献   
129.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践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艺术类课程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民歌鉴赏与审美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民歌的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审美的教育。本文就民歌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民歌教学中始终贯穿审美教育两个方面,对民歌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0.
林靖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125-126,132
民族音乐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产生于几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它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高校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民歌的欣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优秀民歌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以欣赏为主,并将乐理知识贯穿其中,在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中,使学生不断提高欣赏趣味和欣赏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