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都市预制混凝土压接工法的研究背景、抗震特性、设计焦点等方面分析了这一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新结构体系具有非常好的地震大变形吸收能力及地震大变形后的恢复能力,表现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及耐久性。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重视对这一新体系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2.
采用STS(steel tube slab)新管幕工法建造沈阳地铁九号线奥体中心站.通过钢管顶进现场试验,对顶管过程中的地表竖向变形及顶管顶力进行监测.经过对监测数据的整理分析,重点研究了顶管过程中地表竖向变形及顶力的变化规律,总结出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横断面变形规律及地表变形随顶进距离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形机理展开分析.根据顶管顶力监测值得出STS新管幕特殊顶管形式下适合沈阳地区的顶力估算方法,对STS新管幕工法的应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3.
该文结合现场施工简单阐述SMW工法井的施工过程与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84.
H型钢与水泥土搅拌桩围护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的复合围护结构(SMW工法)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型围护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阻碍了该工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通过上海隧道工程股份公司施工技术研究所对SMW工法的试验研究和几个工程实践经验的深入分析,提出了SMW工法的设计、计算方法。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水泥土参与共同作用和型钢完整回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5.
混凝土(叠合箱)网梁楼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楼盖形式。楼盖由混凝土叠合箱与现浇混凝土肋梁结合成梁板合一、具有连续箱型截面的整体,箱体与肋梁共同受力。它具有预制构件工厂化加工施工质量稳定、减少施工现场劳动强度、降低环境污染等优点,也具有现浇结构整体性好的特点。其中,叠合箱由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底箱、轻质材料侧板和预制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顶箱组成。叠合箱根据位置不同,可分为明箱和暗箱。  相似文献   
86.
文章结合某市地铁换乘站AM工法扩底灌注桩施工和检测试验,通过试验目的、原理及过程控制几个方面的介绍,分析如何采用载荷试验和钢筋计的测试联合确定一定深度以下的桩基承载力,对3根试验桩进行了测试,为以后此类工程的施工与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7.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第一条海底隧道,陆域浅埋暗挖地段,其地质条件差,多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且地下水丰富。前期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常发生较大的变形,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通过现场试验,得出一套合理的控制变形措施,使隧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得到较好控制。在海底硬岩地段进行了钻爆试验,得出较好的爆破方案和参数,并采用声波仪和位移计对围岩损伤范围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8.
以北京地下空间规划书中提出的"四纵二横"规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近距离正交隧道施工方法:上下层隧道交叉重叠处零间距施工技术方法,并给出了这种工法的详细施作过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建立了该工法和普通近距离正交隧道施工方法的数值模型.通过综合对比分析,该工法在控制地表沉降及支护结构变形方面效果明显,对土体的损伤小,适宜北京及类似地质条件的城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9.
魏虹 《甘肃科技纵横》2012,(1):76-77,15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工法工作,是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技术水平、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施工企业保持资质和晋升资质、持续发展不可缺的前提条件之一。本论述从工法的定义、特征、编写步骤、组成、注意事项几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90.
成功的进行四组实尺寸配置新型五螺箍的矩形SRC柱的反复载重抗震试验。由于五螺箍采用自动化机械加工制造,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很适合应用于预制工法。试验结果发现,SRC柱的反复载重滞回曲线相当饱满,四组样品的层间变位角均高达6.0%弧度,且柱的强度可持续且稳定的维持在高档,并无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在6.0%弧度的大变形状况之下,五螺箍SRC柱仍然具备稳定的强度,可以有效的抵抗强震所引致的水平剪力,而不致于发生快速崩塌的情形。因此,大地震来袭时,SRC柱在抗震方面具有卓越的特色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有重要意义。试验发现,五螺箍SRC柱底部的塑铰区发挥了良好的韧性,该区的混凝土仅有表面的保护层剥落,五螺箍内部所约束的混凝土大致保持完好,且SRC柱的主筋并无屈曲现象,箍筋亦未发生断裂。本研究成果显示,五螺箍具有良好的约束混凝土能力及防止主筋屈曲的功能,可以成功的应用于预铸矩形SRC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