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感性驱动的产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论述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业设计领域面临着新的瓶颈,如何将人的感性融入于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新的价值。这里在介绍产品感性与产品设计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了感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其研究手法的类型,最后阐述了感性工学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2.
现任哈尔溪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的游宏教授,1948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系,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成为代数方向的研究生,1981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963.
本文从分析学位论文的特点和要求入手,提出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学位论文的新见解、系统性、创造性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64.
上海师范大学水生生物学学科是1985年由章宗涉研究员创建的,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原“水生动物学”研究方向又获动物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上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在原有基础上经过近3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65.
童乐为,男,1961年6月生,上海人,汉族。分别于1983年和198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程机械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5年获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进入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钢结构教研室工作,1988年任讲师,1995年任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  相似文献   
966.
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已有22年办学历史,该学科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讲师2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2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已形成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术氛围好,  相似文献   
967.
工学结合所引发的素质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对高职学生在参加"工学结合"期间发生的一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发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不断改进提高"工学结合"的教育方式,促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68.
曲园学人     
王宜举,1966年9月生,山东梁山人。1986年考入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1990年大学毕业后免试进入曲阜师范大学运筹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后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晋升教授,200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969.
高职高专《化工技术经济》课程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工类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化工技术经济》与毕业生岗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并从岗位要求入手对《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教学实施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力求做到以合理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以贴近岗位又具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教材为参考、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来任教,培养出具有经济分析能力的一线高技能的操作人才。  相似文献   
970.
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炜  屠立 《科技信息》2008,(1):289-290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作一阐述,并对高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提出建议。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