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1962年12月生,湖北荆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94年9月至1997年6月在武汉大学攻读分析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师从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攻读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受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邀请,到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在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92.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3):F0002-F0002
祁俊生教授(1964-),男,重庆市开县人,党委委员、副院长,重庆医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992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9-1995.12任重庆三峡学化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1996.1-1997.5任化学工程系主任,  相似文献   
93.
刘应开     
刘应开,男,1970年1月出生,1993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在西南大学物理系攻读凝聚态物理方向硕士学位,于1998年7月获婵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3年1月在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团簇与纳米科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2003年1月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2005年8月在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与先进薄膜研究中心作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光学性质和器件研究。2005年9月回校工作,现为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94.
罗从文,1965年1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理学博士。1988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并获理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武汉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相似文献   
95.
工学结合作为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和发展方向,极大地提升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力,但是与其他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条件相对短缺,管理模式相对滞后.因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有必要结合国情对模式的主题、功能、结构等进行认真总结和分析,从而选择多方位、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6.
徐作华 《科技资讯》2013,(15):198-19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大力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实际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7.
多媒体教学在高职院校工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合理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为教学提供的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
杨慧芳 《科技信息》2012,(35):3-3,21
本文从学习者与使用者的角度分析了学习行业英语的目的和需求,提出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行业英语课程价值观.进而探讨了高校行业英语的课程价值观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行业英语教育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9.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典范——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操作程序及特征,指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为工学结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0.
正高秀兰,女,1965年生于陕西省扶风县。1988年7月于陕西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分配至原宝鸡大学机电系任教,1993年3月至今在宝鸡文理学院机电工程系任教。2002~2003年在西安工程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课程,取得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