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24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12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146篇 |
教育与普及 | 16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2篇 |
现状及发展 | 42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47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89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13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307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51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86篇 |
2003年 | 159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81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54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57篇 |
1996年 | 164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几种粘结剂对飞机刹车副用C/C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不同的粘结剂对涂层最终抗氧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以硅溶胶及磷酸盐为粘结剂的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二者各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最佳的抗氧化效果.在900℃,4h静态氧化试验时最佳抗氧化效果是以硅溶胶作为粘结剂的试样,样品失重率不超过1%(质量分数);而在700℃,4h时以磷酸盐为粘结剂的试样,其静态氧化失重率不超过0.37%(质量分数);在试验中涂层保持完整,表明涂层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中,有关的理论问题至今尚未解决。本文就陶瓷材料产生超导性的机理提出了一种看法,对超导理论研究当有所启迪。特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用混合熔烧的方法,制备出一种氧化物封接料.该封接料能在700℃下对氧化铝瓷与铜及铜合金进行气密性封接.在封接中,只需将封接料涂在陶瓷体的封接面,套上金属件,在马弗炉中以5℃/min升温到700℃后保温10min即可.对封接体所作的拉伸强度和气密性质量检测表明,封接界面的抗拉强度高于陶瓷本体强度,界面对空气的漏率小于1.4×10-9Pam3/h,满足工业部门对封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一个特殊膨胀仪对加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的α′+β′──sialon陶瓷在高氮压烧结(GPS)下的烧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致密过程受添加剂种类和烧结温度的影响相当大,在1500℃等温烧结时速度控制阶段为扩散阶段,且以Sm2O3为添加剂的陶瓷最易被致密.同时,对烧结中与烧结过程有关的显微结构特征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溅射用铁电陶瓷靶(PZT,PLZT)的烧结工艺,并对其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新的烧结工艺(含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PbO的挥发,制备出组织结构及成分均匀、PbO含量正常、致密度较高、不变形的符合磁控溅射要求的铁电陶瓷烧结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比涂层与未涂层高速钢滚刀耐用度的实验,得出以各刃齿的平均磨损宽度,作为评定涂层滚刀耐用度性能的指标,并在此前提下得出涂层滚刀在几种不同切削速度下耐用度提高的倍数。 相似文献
18.
19.
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ZnO-Bi2O3-Sb2O3-BaO为基的压敏陶瓷的显微结构.除通常的ZnO、Bi2O2和Zn2.33Sb0.67O4晶相之外,发现了一新的晶界相.分析表明,新的晶界相是固溶有微量Zn的BaSb2O6晶相;它以颗粒状夹杂于弥散的Bi2O3晶界相中;随钡含量增加,BaSb2O6相的数量增多,粒径也增大,相应地Zn2.33Sb0.67O4相的数量则减少.同时还发现,晶界层中组分及结构的这种变化,使压敏陶瓷在长期电负荷下工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首次将文学与美术在理论上、教学上、创作实践上,深刻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是教学上、艺术教育上、艺术创作研究上的创新,它既有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因而能为高校教学、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服务.并且,此课也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