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1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18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一道长达446公里的“疤痕”创造了地球上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它就是举世无双的地质现象——科罗拉多大峡谷。从峡谷的岩石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地球长达17.5亿年的历史。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生物群落,岩壁上涌出的“化石水”则是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92.
在常压条件下 ,对干燥粉砂岩、灰岩和砾岩 3种储层岩石进行了高温处理 ,测量并分析了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热处理过程中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存在一个突变温度域。经过高温处理后的岩石 ,其波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渗透率和孔隙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阈值温度附近岩石波速、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幅度最大 ;高于阈值温度后 ,影响岩石渗透率和孔隙度变化的主要机理是早期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增加。该实验结果为现场储层热处理效果评价及技术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3.
岩石地基上独立柱基抗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石地基的特点,结合矩形短梁直接剪切试验的结果,对岩石地基上的独立柱基的抗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设计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4.
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从突变,耗散结构,结构模式对偶性原理以及分形等方面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失稳进行了研究,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根据自然界结构模式的对偶性原理,研究了岩石破裂的失稳过程与地震孕育序列的一致性,并认为这种一致性究其根源是岩石试件与地壳介质在裂纹分布上存在着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的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5.
高耸结构岩石锚杆基础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充分利用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和锚杆的抗拔性能,采用锚杆基础作为高耸剪力墙结构的基础,同时采用接触单元模拟锚杆与岩体的相互作用,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了锚杆基础的受力特点,为设计施工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6.
沉井地压——一种特殊表土地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探讨沉井在表土中下沉时所引起的受力现象及其相关的论点,迸发现沉井在正常下沉过程中,不仅仅会受到竖井表土地压的作用,更主要是沉井的前端(刃脚)受到被动土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7.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7,27(4):F0002-F0002
任建喜,男,生于1968年,汉族,陕西西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本科毕业,1993年硕士毕业,2001年博士毕业;2001-200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校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兼任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委员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委员会会员和陕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98.
2004年1月25日,由美同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的“机遇号”火星漫游车在火星子午原(Mefidiani Planum)着陆(子午原是一块光滑、起伏不大的平地):这次探测发现其外貌特征与以往探测器发现的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99.
200.
岩石电阻率频散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介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证明,岩石电阻率存在频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岩石松驰极化所致。在实际测井中,纯岩石及盐水溶液电阻率的频散可以忽略不计。随着岩石泥质含量、含油气饱和度的增高和饱印溶液浓度的降低,频散现象明显增强;随着测量频率的增高。所测岩石电阻率逐渐降低。在实际测井中,不同电阻率测井方法因使用频率不同,在泥质地层中的测量结果将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