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60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10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全耦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推导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透性与应力变形的关系,根据应变等效原则推导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的弹性矩阵,首次采用四自由度全耦合法,建立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有限元方程组,进行了等效连续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的全耦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影响巷道顶板稳定的关键块体的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巷道开挖后,围岩体中成因各异、种类不同的弱面将巷道围岩体分割成不同几何形状、不同尺寸的块体,且部分块体暴露在巷道的临空面上,由于相互摩擦及挤压形成不稳定平衡。其中某关键块体的受力、结构形状以及裂隙弱面的强度性质决定该巷道顶板的变形及稳定性。针对该关键块体可能的组合运动趋势(滑动、倾倒),用矢量分析理论给予受力分析,给出了巷道稳定平衡的条件,为完善巷道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复合型加载下缺口前应力应变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一种低合金高强钢缺口试样在非对称四点弯曲加载(Ⅰ Ⅱ型复合加载)下缺口前端的变形和应力应变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纯Ⅰ型加载时,缺口前端变形和塑性区形状对称分布.Ⅰ Ⅱ型复合加载下缺口前端的变形为一侧钝化,另一侧锐化,塑性区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θ,且θ随Ⅱ型载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表征缺口前端变形程度的d/b0值,随外加载荷P/Pgy的增加和Ⅱ型载荷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另外,对缺口前端最小塑性区路径上的最大切向正应力σθθ、三相应力度σm/和等效塑性应变εp的分布,以及它们随外加载荷P/Pgy和Ⅱ型载荷比例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分析,发现缺口试样的开裂遵循最大切应力判据.  相似文献   
14.
溪洛镀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浅表生变形破裂形迹空间发育规律及浅表生结构组合型式的调查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 ,浅表生改造与河谷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改造方式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 2种 ;由缓倾角断裂构成的板裂状岩体结构对浅表生改造起了重要控制作用 ,浅表生结构的典型组合型式为由陡、缓倾角断裂组合形成的“阶梯状”回弹错动型式。该研究对认识河谷岩体的岩体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对二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进行分析,发现了分岔现象,从而验证了在多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损伤累积与加载顺序有关,并呈非线性,在考虑加载历史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下,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提出了预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概念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采矿工程的实际问题,综述了矿山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矿山岩体力学的损伤研究与应用、矿山岩体力学的分形研究与应用和矿山岩体力学损伤与分形研究的工程应用;讨论了矿山岩体力学今后的研究方向,即深部开采带来的工程灾害防治、开采方法选择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下厂房试验洞的粘弹性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某地下厂房试验洞量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成层各向异性岩体中洞室工程粘弹性问题的反分析方法。反分析计算时采用分层均质模型,将计算区域内各层岩层分别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体,初始地应力假设成线性分布。有限元分析中,对倾斜成层的岩层、软弱夹层及断层节理等分别划分了单元,以模拟成层岩体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洞室工程在受力与变形方面所产生的一些各向异性宏观效应。为使计算过程简化,对离洞室较远的地层按地质资料对材料特性参数赋值,通过弹性反分析计算出地层初始地应力;采用三元件模型,建立围岩粘弹性反分析模型,反演求得试验洞相邻围岩的粘弹性参数值。为工程设计与支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数值手段分析了极小展弦比下后加载透平叶栅内的定常3D粘性流动及损失,并对该透平叶栅在不同出口Ma和进气角下进行平面叶栅吹风实验.数值方法采用3D可压缩粘性流动压力修正算法求解N-S方程及Baldwing-Lomax代数湍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和平面叶栅吹风实验研究表明,后加载技术应用于极小展弦比叶栅中,可以起到控制3D叶栅损失与二次流生成和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淮阳带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的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在北淮阳带地层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之一 ,是将以前建立的一些变质岩群解体成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构造地层或岩石地层单位 ,并重新厘定了它们的含义和分布。最近从原卢镇关群、佛子岭群、梅山群中识别出了较多变形花岗质岩体 ,马文璞等运用单颗粒锆石 U- Pb法测得四个变形花岗岩的年龄为 74 4± 9Ma和 665± 3 9Ma,属新元古代。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这些变形花岗岩的 R1 变化主要范围为 1 93 4~ 2 768,Ga/Al值位于1 .72~ 3 .61范围内。在 Zr,Nb,Ce,Y - Ga/A l图解上 ,它们主要落入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区 ;在 R1 - Ga/Al图解上 ,也属于后造山 ( PA)型花岗岩。上述事实可能意味着 ,Rodinia泛大陆的汇聚发生在新元古代变形花岗岩侵入之前 ,但随后即开始了拉张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预裂爆破技术在层状复合岩体中作用机理,对梁万高速公路A合同段层状复合岩体路堑开挖中预裂爆破参数设计进行了探讨,由于层状复合岩体特殊性质,岩体内不同岩层对应不同的线装药密度,为了控制爆破危害,保护被保护对象的要求,除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外,还需采取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通过现场试验,得到了较好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