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3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High-precision U-Pb dating by in situ LA-ICP-MS yields an age of 4079±5 Ma for a xenocrystal zircon from Ordovician volcanics of the Caotangou Group in western part of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As a result,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becomes one of a few localities in the world that contain Hadean age records (4276±6 Ma and 4404±8 Ma detrital zircons from Jack Hill of the Yilgarn craton, 4016 Ma Acasta gneisses of the Wopmay Orogeny and Burang quartzite with detrital zircon of 4103 Ma in Tibet). It is also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Hadean age in Phanerozoic volcanics. The finding of the 4.1 Ga xenocrystal zircon provides not only the geochronological record of the oldest crustal materials in China, but also the condition for further search for rocks forming in the region during the early time of the Earth's evolution. Thirty-six zircon U-Pb dates from the Ordovician volcanic rocks are subgrouped into seven generations that represent different tectono-magmatic events in the North Qinling Orogenic Belt. Among them, two periods of 0.9--1.5 Ga and 0.4--0.5 Ga are consistent with Mesoproterozoic and Early Paleozoic orogeni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2.
苏北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页岩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心观察、老井复查、分析测试及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苏北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等,并探讨其页岩气勘探前景.幕府山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于该组下部,为陆棚-盆地相沉积,厚度一般在50~200m之间,顶界埋深一般为2.5~4.0 km,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  相似文献   
113.
以玉米秸秆和山核桃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法制备混合基生物质活性炭。考察了两种生物质材料的配比、氯化锌用量、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玉米秸秆与山核桃壳质量比为3∶7;氯化锌用量为25 g(每10 g生物质);活化温度为700℃;活化时间为1 h。上述条件制备的活性炭碘值为1 079.72 mg·g~(-1),亚甲基蓝值为208.54 mg·g~(-1),达到了国家优质活性炭标准。其比表面积BET为1 269.33 m2·g~(-1),孔径以中孔为主。利用所制备的活性炭对染料孔雀石绿和金橙Ⅱ进行了吸附实验,发现活性炭对这两种染料的吸附率可达93%,吸附过程符合伪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热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4.
湖北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考察,报道兽类共58种,隶属于8目22科,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42种:Ⅰ级3种,Ⅱ级12种,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兽类27种;有CITES附录的兽类21种,对兽类的区系组成、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5.
根据砂岩普遍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鄂博梁Ⅲ号构造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岩较细,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砂岩和粗砂岩;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含少量长石岩屑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成岩作用阶段已经达到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中等是孔隙度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较强,胶结物主要有碳酸盐胶结物、硫酸盐胶结物、硅质胶结和黏土矿物胶结,胶结物充填孔隙、堵塞喉道,在成岩早期能起骨架支撑缓解压实作用的进行.溶蚀作用中等,主要为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及杂基等易溶组分溶蚀成粒间、粒内溶蚀孔,为储层增加次生孔隙,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16.
胶东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之一.玲珑金矿位于胶东西北部,矿区内金矿以一组矿脉群形式产出,金矿脉受压扭性的NNE向玲珑深断裂控制,矿体分布于玲珑断裂次级的NE向断裂系中.52#脉群是矿区内代表性矿脉,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中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石英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流体盐度低,介于3.0%-7.81%NaCleqv,平均5.81%NaCleqv;成矿温度在160-405℃之间,主要在220-280℃;成矿压力在50-255 Mpa之间,集中在70-130 Mpa之间.依据Sibson等的断裂带流体垂直分带曲线,分段拟合深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式计算成矿深度在5-12.7Km之间,集中在6.8-9.5 km.玲珑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全球造山型金矿类似,为中成造山型金矿,陆内碰撞造山是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与全球及胶东地区同类金矿类似,该矿床向深部有较大的延伸,包括玲珑金矿在内的胶东地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7.
针对一般有害气体防治措施的不足,介绍了一系列处理台子山隧道两侧采空区有害气体的方法,并总结了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8.
在对龙门山的构造变形、沉积环境、地层古生物、石油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同位素地质等专题研究基础上,综合归纳出龙门山造山带岩石圈演化的动力学模式——为多层次、乡阶段、深层破裂控制浅层变形的陆内俯冲模式。它不同于A型俯冲带模式,也不同于阿尔卑斯碰撞型造山模式,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C型(中国型)俯冲造山模式。  相似文献   
119.
8月11日,桂阳县召开了乡镇分管副乡长、安监站站长及非煤矿山企业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严格工作要求,认真抓好非煤矿山灾后复产工作;二是全县非煤矿山企业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0.
龙门山造山带是扬子板块的西延部分,主要受到3条断裂的控制,分别是汶川-茂汶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和江油-灌县断裂.在扬子板块与松潘-阿坝地块的挤压下,龙门山于印支晚期开始褶皱隆升造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控制造山带的3条主要断层由正断层转换成为逆断层.综合前人的观点,通过野外基础地质调查并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了龙门山的造山过程,并建立了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于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了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