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陈伟中  魏荣爵 《科学通报》1998,43(4):394-396
本文先后进行两个旨在探索垂直激励下的颗粒物质表面隆起和内部对流的物理特性的实验 .结果表明隆起和对流具有明显的自放大特性 ,并得到了一个包含局域高度平方项和立方项的有效隆起力  相似文献   
82.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构造周期波进行了分析。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5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研究发现,该周期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在周期正相位为伸展构造体制,周期负相位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发生周期性构造反转,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提斯洋的俯冲、地幔羽的活动及不同地块、不同时期的拼贴而导致的地幔羽“休眠”状态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3.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阻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邵济安  臧绍先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7
  相似文献   
84.
东海陆架外缘隆起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及钻探资料,结合周边区域地质资料,论证东海外缘隆起带前中中新世基底岩系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85.
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构造背景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研究了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拉张向挤压过渡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到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中,而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为壳源;这种差异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6.
三叠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 ,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 .通过常规分析 ,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 ,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 ,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7.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花港组物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以构造背景为基础,整理分析重矿物、古生物、古盐度资料,结合地震相对物源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物源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T-H地区平湖-花港组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海礁-渔山隆起带。  相似文献   
88.
造山带的伸展构造与软流圈隆起——以兴蒙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94,39(6):533-533
本文选择了兴蒙造山带为例,探讨软流圈隆起与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变间的关系.兴蒙造山带展布范围大体相当于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的范围(图1).它是在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基础上形成的.早古生代末(S_3-D_1)是该区最主要的一次碰撞造山事件,以早古生代地层(∈-S_2)普遍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以及发育的深成岩和磨拉石建造为标志.中古生代(D_2-3)大陆岩石圈发生暂短的裂解,形成陆间洋盆.法门阶底部不整合标志古亚洲洋最后封闭与造山,造山作用相对比较弱,没有广泛分布的磨拉石建造,上志留-下泥盆统的地层组成宽缓对称的褶皱,岩层基本不变质或弱变质.中石炭-早二叠世全区广泛处于陆表海环境,二叠纪陆内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岩和晚古生代末的碱性花岗岩带,晚二叠世-三叠纪全  相似文献   
89.
上扬子区奥陶-志留纪之交的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据14个县区20多个剖面的生物地层学研究,确定了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造成沉积间断的时限,虽因地而异,但大都限于奥陶纪阿石极阶(Ashgillian)至志留纪鲁丹阶(Rhuddanian)。虽然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都表现为区域性的上升运动,但源于华南板块在其东南方向受其他块体的水平挤压作用。奥陶纪末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使黔中隆起和宜昌上升(特别是前者)表现更为明显并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